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96期 2014/01/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味,菜包香

【文/林永鈞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研一生)

 

    說到客家代表性食物,很多人不免聯想到: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擂茶、粢粑、福菜、菜包、粄條……等。

 

    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客家菜包,記得小時候,每逢農曆過年前後,左鄰右舍忙於除舊佈新之際,也正值「籮蔔」盛產季節,我們一家大大小小,在母親指揮調度下,一起到田裡將白胖胖的蘿蔔拔回家,進行處理。

 

    由於蘿蔔數量很多,按照客家人的傳統會先將部分蘿蔔清洗、削皮、切塊、抹上鹽巴,醃製曬乾後製成蘿蔔乾,以利保存;當然還有一部分蘿蔔留下來,將其刨成絲,之後放置鍋內煮熟,再將熟透的蘿蔔絲撈起,接續下一步驟─脫水,將熟透的蘿蔔絲脫水後便可以準備和其他佐料一起拌炒。

 

    記得母親會先用豬油爆香,加入香菇、蝦仁、豬肉絲、蒜苗、油蔥、胡椒等多樣配料,和蘿蔔絲一同烹調,往往香氣四溢,過程中我時常用手偷撿配來來吃,還真是一大樂趣。等待配料處理完後,便是期待已久的動手包菜包了,菜包的外皮是用糯米磨製成漿,相同經過壓制(脫水)處理而成,客家話唸做「粄」,捏一塊粄成半圓形將蘿蔔絲餡料包入其中,再捏成月桃形狀,客家菜包(半成品)就完成了,最後,將製作完畢的菜包放入蒸籠中,約過30分鐘後,熱騰騰的客家菜包就大功告成。

 

    藉由客家菜包,讓我有機會回憶兒時記趣;相同藉由處理「蘿蔔」,讓我體驗到客家人的智慧,能夠將大量的食物運用不同方式進行保存;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蘿蔔處理過程中,讓我看見我們一家大小和樂融融的風景。

 

    如果有機會到客家庄,在眾多客家代表性美食中,別忘了,嚐上一個客家菜包,享受糯米的清香、蘿蔔絲的甘甜,相信會是一大享受。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