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92期 2013/11/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戲的榮興

【圖、文/王芳敏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一年級)

 

  鄭教授從小就在客家庄成長,祖父陳慶松是客家八音班班主,祖母經營慶美園戲劇團(採茶戲名伶)。出生於音樂、戲曲世家,耳濡目染之下,他四、五歲就開始參與客家戲演出;就讀大學時,先是修習西樂,後在台灣國樂界大老李鎮東力勸下,轉學國樂。考上公費赴法留學,取得巴黎大學第三大學音樂學博士返國,目前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授、中華民國傳統客家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團長等…曾擔任臺灣戲曲學院校長、臺北市舞蹈技藝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協會理事長等,曾受邀擔任許多相關文     化的評議委員。

 

  本土地方戲同時代表著族群的象徵,而客家人的戲曲就是客家戲,當時有人質疑「客家沒有戲」,讓鄭教授十分不解,自己從小在戲班長大,怎會沒有客家戲的存在?鄭教授說:無奈當時學者只談京戲、歌仔戲、皮影戲、布袋戲,很多人也不看過客家戲,還說「客家沒有戲」,讓他下定決心要為客家戲「正名」。

 

  鄭教授於民國75年創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該團在民國84年首度踏進國家戲劇院演出,受到熱烈迴響,此劇團還將北埔事件等近代歷史與人物納入演出題材;不論是國內外大型、小型巡迴演出,已經考慮到需要配上中文、英文字幕,讓非客語觀眾也能了解客家戲的精髓。

 

  鄭教授強調:「客家戲最需要表演機會,有舞台,才能走下去!」

 

  民國85年更位於苗栗後龍一帶,設立「客家戲曲學苑」,積極培訓客家戲曲演藝人才,於傳承發揚客家戲劇文化,吸引更多人士參與本土文化活動,推廣傳統客家文化之光華。

 

  民國90年台灣戲曲專科學校設立「客家戲科」,目前的『客家戲學系』,是國內第一所將客家文化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單位,傳承無數的客家人才,也積極的向老前輩藝師們採譜,記錄傳統劇目的聲腔,保留客家戲曲的原始文本,及本土地方戲曲程式之風貌。鄭教授另鑽研撰寫客家採茶戲、基礎唱腔、八音變遷等十餘部學術著作,更是奠定客家戲學的內涵;同時也在客家鄉鎮的國民小學推動客家八音、客家戲曲,進一步的走入教育場所推廣客家藝術文化。

 

  鄭榮興教授近年提及:創辦的榮興採茶劇團,要維持近六十名團員的生計問題,面臨經營困境,由於再過幾天就六十歲了,本有打算退休的念頭,也讓劇團暫且休息,想不到得了『終身貢獻獎』,只好為客家表演藝術文化的推廣與傳承繼續打拼下去!

 

  身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員之一的本人,就讀劇校訓練有10年之久,很榮幸可成為鄭教授的學生以及團員,看著鄭教授帶領整個劇團盡心盡力的為客家藝術文化推廣扎根,更是有機會帶著年輕團員出席各大場合,甚至讓團員有機會進入另一個教學的層次,鄭教授並不希望我們這些孩子只會唱戲,有機會還是得學習更多的知識、人際、做人處事、教學型態、了解現在社會的型態;也藉此出國巡演機會讓團員們增廣視野,更是了解『臺灣客家文化』與『海外客家文化』有何不同之處?走出臺灣後自己帶著發揚客家戲角色時是什麼樣的感受;同時鄭教授希望未來年輕團員們,能保留傳統客家戲曲的風貌,創新擁有自我本土精神的客家戲曲。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