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9期 2013/09/15 出刊/ 半月刊

 

 

融合各族群元素 恆春民謠耳目一新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傳唱百年的恆春民謠,是台灣傳統音樂的珍貴資產,過去多是以河洛話進行演唱,來自屏東竹田的,客籍民謠師陳麗萍,融合了各族群元素,以客家語及原住民語等語言,進行創作,除了賦予台灣傳統歌謠,全新的樣貌,也吸引小朋友前來學習,藉此傳承台灣特有的音樂文化。

 

輕輕撥弄琴弦,優美的旋律宣洩而出,小朋友抱著月琴,輕鬆隨意的吟唱恆春民謠,即便午後的萬華剝皮寮,下起滂沱大雨,能讓人不禁回憶起,古早時光的樂聲,仍吸引遊客駐足聆聽。

 

民謠傳藝師 黃卻銀:「我們已經有年歲了,有年紀了,我們恆春民謠,是我們在地的文化,已經好幾百年了,好幾百年了,所以假如沒有傳承下去的話,我們走了,那我們的文化資產就沒了。」

 

民謠演奏小朋友 趙芳秀:「我是在玩音樂,文化可以用玩的,在玩當下,這樣子你就可以再去傳承,也不會讓自己的壓力感覺那麼大。」

 

歌詞押韻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訴說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恆春民謠的特色,仍能流利傳唱的師傅已逐漸老去,為了傳承珍貴的音樂資產,來自屏東竹田的,客籍民謠師陳麗萍,除了找來老師傅,教導小朋友彈唱,還以客家話進行創作,讓以河洛話為主的恆春民謠,多了不一樣的生命力。

 

屏東縣恆春思想起民謠促進會理事長 陳麗萍:「用客家話跟河洛話,這樣翻作我們共同的意思,所以翻出來的感覺,我們再用我們客家的那種山歌,來把他創作出來,所以創作出來,小朋友有覺得很有趣,唱自己恆春民謠的曲調,又有感覺,我們學不同文化的語言。」

 

過去唱賣藝人,在廟口前表演招攬生意時,多會演唱民謠,因此部分老一輩民眾,對民謠便有難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但陳麗萍結合各族群元素,使用客家話及原住民語進行創作,以創新的方式,吸引年輕人願意前來親近,藉此傳承並發揚,台灣珍貴的傳統音樂文化。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