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9期 2013/09/15 出刊/ 半月刊

 

 

八德社區大學課程規劃

【文╱許宏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三生)

【口述╱劉耀鴻 (八德社區大學校長)

 

    課程的部分,八德社區大學的上課地點分別在八德市、大溪鎮跟龍潭鄉,其中龍潭鄉的課程主要是以客家族群為主。

 

    目前課程規劃分為四個部份:

第一個部分是社大本身常態性的,課程規劃有十八週的方式,按照教育局的規範去做,目前的課程是結合我們在地的社區,以及龍潭客語薪傳師共同來做一些規劃,對象部份是以老人為主,老人的客家話一般來說是沒有問題,所以我們是教一些識字的部分,會用遊戲和手做的方式來帶動這些長輩們共同來學習客家文化,我們希望帶動這些老人回顧以往的一些生活、文化的經驗,透過這樣的學習共同來參與我們社大的課程,甚至有些長輩們後來也變成我們的師資,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也是意想不到的一個過程。我們另外和客語薪傳師一起結合學校,把薪傳師這樣的一個師資帶到學校去,教小朋友講客語,現在小朋友雖然住在客家庄,比如說是龍潭,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小朋友不會說母語,我們把師資群和學校做結合,帶動小朋友講客語,這是透過課程的方式。

 

第二個部分,以學習活動的模式來進行,我們是用學習活動的方式去帶動,比如說在龍潭我們結合國中、國小跟社區,再結合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的補助方案去申請辦理客家魔法學院夏令營,我們在暑假擴大辦理,這個是比較屬於夏令營的方式,大概是五天左右執行的一個學術活動,它的內容是要去瞭解我們在地的一些文化,比如說客家的建築,門第堂號的故事,另外我們希望有些導覽的元素放在裡面,希望他們上課之後,能夠對自己本身社區的在地特色做一個了解,未來也希望能夠協助學校和社區做一個導覽在地特色的活動,這是我們用比較活動的方式來帶動客家文化的推廣。

 

第三個部分,就是跟產業結合,比如說米食、茶產業這一塊,我們有規劃這一些配套的活動,叫做體驗活動、低碳旅遊或是一些在地特色的旅遊活動,我們直接帶到製茶工廠去,在茶工廠這邊做一個長時間的體驗活動,另外我們有辦培養人才的活動,比如說這三年來結合國寶賴碧霞老師,我們培養民謠的種子,做培育師資的部分,成果不敢說很豐碩,但是我們培育的種子在社區已經有發酵了,他們會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資源帶回社區,有時候會配合社區的在地活動,當場就表演一段他們所學習到的技能,然後去推廣客家的文化。

 

第四個部分,透過社團的方式,像我們有一個雲袖劇坊,他本來是戲曲身段班的,只是教民謠、身段的種子已,後來就把客語的元素放到身段裡,放到這個班級的教學裡就唱出來,變成我們客家元素的一個舞曲,最近接受TVBS「來怡客」節目的採訪,已經播出,這是社團的另外一個模式,作整個的一個學習活動的規劃。

 

    有關於我們的理想性:八德社大範圍很寬,我們的族群很多元化,從客家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課程的規劃注重到文化、語言、戲曲和民謠這四個部份,

 

第一個理想是做文化、語言、戲曲和民謠廣泛性的推廣,八德社大會分為三個部份來做:

第一個階段,我們先培育一些相關性的人才,比如說對客家戲有興趣的人才,或者是對客家歌唱有興趣的人才,我們培養他們作為種子人才,另外我們要到社區裡面去做推廣,或者是到學校去做推廣,這樣子種子培養之後才有事情可以做,讓他們有市場可運作。

第二個階段,可以認養社區、認養學校,把這些四個客家元素推廣出去,推廣到社區裡面去。

第三個階段,我們希望他們推廣完之後,能夠做一個總體的成果呈現的檢視,結合客家事務局的客文館做一個的成果的展現,讓我們更多的在地鄉親,不只是客家庄,即使不是客家人居多的城市也能夠感受到我們客家多元化的表現,

 

第二個理想是產業的部分,結合我們在地的特色,像霄裡這邊就是以推廣米食為主,那像龍潭就是更大宗,除了米食之外,還有茶產業這一塊,最近我們結合在地的客家媽媽做茶餐,這部分有很多困難,比如說營業的場所,還有需要有一個合法的中央廚房,才有可能做這種生意,現在我們都是請社區媽媽在自己家裡面的廚房進行,我們這兩年結合龍潭鄉公所的藝文活動,在外面擺攤子,推廣客家的米食文化跟產業的部分,我們也有跟社區媽媽來溝通,未來希望走文創產業的部分,或是在精緻美食的方向著手去做,茶的部分我們就結合在地茶產業的一些年輕人,因為他們都已經到第二代、第三代,他們也默默在推廣客家茶文化這一部分,我們透過一些課程、參訪、實作,來推廣茶文化,像我們的甘心德老師就成立他自己本身的工作室,因為有社大的這個平台協助,所以他有這個機會來實現他自己的理想,在龍潭地區做茶文化的推廣,結合我們茶工廠這部分,這是我們課程上配套一些活動,目前我們課程規劃的分佈,還是以龍潭為主,畢竟龍潭在地的元素比較多,老師在那邊也很努力地協助我們來進行,龍潭還是比較能夠達到密集的效果。八德霄裡里或者是大溪南興里,他們的族群情況的不同,像大溪南興里除了客家人之外還有很多新移民、原住民、閩南人,這兩個地方的客家族群人數不多,以活動式來進行規劃,像八德霄裡里配合他們的12個浣衣池,以客家的浣衣池為特色,還有配合客家的美食,或者是客家餐,浣衣池是早期客家人洗衣服的地方,是客家的特色,像龍潭也有一個浣衣池,是最大的,在敏盛醫院對面,所以水文化的部分在霄裡這邊作推廣,我們結合他們來做一日遊活動,和霄裡社區來作合作。我們也辦一些低碳旅遊的活動。大溪南興里也是透過活動的方式來辦理,他們最近在推廣陂塘,以推廣陂塘為特色和社區大學來合作,八德社區大學的發展特色是水資源水文化和銀髮關懷這兩大主軸,水資源這部分就是結合陂圳這部分,還有從石門水庫到大漢溪這整個部分,去做營造的特色,我們會把這些特色透過課程和學習活動來表現,像南興的陂塘,我們也是透過一日遊的活動來幫忙推廣,他們推廣他們自己本身的客家菜,有時候他們也會推薦他們自己的新移民餐,異國風味餐,因為他們那邊的新住民蠻多的,最近突然間增加了很多新住民。南興里里長就是客家人,都會說客家話,願意推廣客家的米食和美食,社區媽媽也都會煮。

 

    從課程、學習活動和配套活動這三種來看,最不好規劃的就是我們常態的課程,我們四大類重心中,最主要的就是語言,可是以我們客家人為主的龍潭來講,沒有人要選這門課,很多人說他們自己就會說客家話何必再來學客語?我們後來就改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思考,你們既然會講我們就改用玩的方式來進行,有點像是團康但是我們加一點手做的課程,我們用這種帶動的方式設計課程,所以他們願意來,並不是說長輩們完完全全都不會客語,只是我們透過玩和手工藝、手做的課程來進行活動,我們希望這些活動能夠引導長輩們,看看是不是能夠帶出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生命經驗,然後大家共同來參與,而不是說大家僅僅是學員而已,還能夠讓同學跟同學之間有很多的互動,透過這些遊戲的方式,同學跟老師之間也會產生很多的互動,我想這樣子的學習可以達到雙向甚至三向式的學習效果,而不僅僅是單向性的學習,社區大學不希望僅僅是老師在講學員在聽,更何況我們的對象是長輩們。

 

    另外小朋友的方式我們就是用夏令營的方式來結合學校和社區,找一些主題來辦一個五天的營隊,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即便一開始是講客語,但是隨著活動進行,慢慢的大家開始講國語,因為即便是老師也不容易從頭到尾都能夠說客語,不過我們找的老師都還不錯,我們請吳家勳校長來講門第堂號和客家建築,他全程講客家話就比較沒有問題,可是小朋友卻可能無法全程聽懂客家話,這也是我們推廣客語的另外一個困難點。

 

  八德社區大學的師資幾乎都是取用在地師資,八德地區沒有一個大學院校,我們城鄉的發展不像其他的社區大學可以結合大學院校來作規劃,我們有時候會請外面的一些老師進來,雖然都是在桃園縣內,可是城鄉發展有一點落差,他們很多人覺得太遠不方便、不好找,有些地方沒有路燈,還是鄉村小路,我們跟學校相關的科系和課程的結合是還沒有做到,目前是希望透過在地社區本地的力量能夠請到一些在地的專業的老師,我們有一群老師就是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培養出來的客語薪傳師,我覺得可以透過客語薪傳師再結合許多大學院校相關的老師到我們社區大學來講課,共同來教學,共同來經營社區大學,社區大學是公共財,是屬於大家的,屬於社區的,屬於民眾的,大家都可以來參與,這是八德社區大學在整個社會所能夠扮演的角色。

 

現在新楊平社區大學有一些客家課程可能不太賺錢,比較偏向是社會責任,八德社區大學對這種比較特殊的課程也是半價或者是免費的,站在社區推廣和社會責任的方面來看,那現在比較麻煩的一點是,有些客家相關的課程,民眾參與的意願不高、學員不多。

 

    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推廣的是四大客家元素:語言、戲曲、舞蹈、山歌,八德社區大學的龍潭方面課程就盡量配合四大客家元素來進行,我上週日才和龍潭地區的客家老師座談,我們就是要盡量朝這個方向來進行,我們要減少市場化的課程,增加特色化的課程,客家的課程本身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課程,龍潭是客家特色的城市,當然應該朝向客家文化的發展,不管是客家語言文化和產業,而且明年桃園縣就要升格,我們能將客家特色做出來就是一個亮點。

 

  八德社區大學和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相關聯的部分就是藝文活動,客文館前面的廣場就是固定的結合當地的社團辦些活動。

 

  龍潭鄉公所在七月和八月推動客家藝文活動,在龍潭大池那邊做推廣,八德社區大學協助龍潭鄉公所作活動的規劃,一起擬定活動的計畫和執行,今年我們有幫他們開辦工作坊研討如何寫計畫,我們建議他們每個活動至少結合三個社區,因為每個社區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中正社區發展協會很喜歡打太鼓,又有新移民據點,他們就可以表演太鼓和新移民的文化,但是我們要求他們把客家元素放進去。

 

  八德社區大學現在開課主要是在八德市,辦公室設在八德市的大成國中,大溪部分的課程比較少,開課小於10門課程,龍潭部分的話開課大約20幾門課程,

 

龍潭地區與客家有關或部分客語發音的課程如下:

 

09:30~11:30    1022C6016

粉彩畫解析

麻瑞民老師

 

09:00~11:00    1022C6017

國畫山水技法研究【五折

麻瑞民老師

 

 

19:00~21:00    1022C6005

繽紛提籃包編織

謝玲琍老師              

 

09:00~11:00    1022C6006

居家環保新生命(初階)

葉秋佩老師

 

19:00~21:00    1022C5023

二胡與揚琴基礎(四)

黃麗春老師

 

19:00~21:00  1022B1002

探究客家童謠、俗諺與手

劉菊英老師

 

09:30~11:30    1022A1004

樂齡生活探索(A)【免

彭秋雲老師

 

08:00~10:00    1022A1005

樂齡生活探索(B)【免

彭秋雲老師

 

09:30~11:30    1022C6012

蝶古巴特創意手作拼貼(

葉秋佩老師

 

19:00~21:00    1022C5018

客家傳統山歌入門【五折

李巧英老師

 

    另外還些課程沒有列在一般的課程表裡面,因為他是一些專案課程,不是18週的這種常態課程,可能只有12次上課,雲袖劇坊的社團課程就是如此。

八德社區大學和學校的合作是與客語生活學校做合作,由八德社區大學推薦老師共同舉辦活動,像是龍興國小、大成國中、雙龍國小、龍潭國中、大成國小等等學校,有些課程我們會跟社區合作直接開在社區裡面,上課地點在社區活動中心或是集會所,根據當地里長或是社區發展協會的需求來開設課程,看當地社區希望發展的方向而定,我們會帶領相關的老師先進去上幾節課看看學員的反應,評估當地民眾的需求,有興趣的起民眾就可以當場報名,八德社區大學沒有舉辦盛大的全體學員開學典禮,但是有舉辦盛大的結業典禮。

 

    這週是開學週,我們把當天晚上所有的課程集中起來一起做個簡單的開學典禮,工作人員辛苦一點,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都花大約二十分鐘做始業式,先用五分鐘簡單的說明社區大學的理念,再用十五分鐘辦一些簡單的團康活動,讓學員和老師更加的熟悉。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