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9期 2013/09/15 出刊/ 半月刊

 

 

中壢社區大學校長藍清水校友專訪

【文╱許宏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三生)

 

  我剛剛來接任中壢社區大學校長才一個月,之前中壢社區大學沒有發展客家相關課程, 之前的兩個核心特色是河川和新住民,這個我並不反對,但是照客家委員會數據,中壢社區大學轄區的客家人有27萬人,遠超過新住民的幾萬人,我們針對新住民開設很多的課程,但是沒有開設客家課程,對27萬客家人沒有去作服務是很奇怪的,因此我就任校長之後會把客家主題當作本校的特色,也希望中壢社區大學可以跟客家學院有些合作。

 

中壢社區大學校長 藍清水博士(許宏勛攝於201392日)

 

   現在社區大學的課程主要是生活技藝類為主,但教育部是希望大家多一點學術,在內涵上能有些調整, 增加一些知性的課程,提升大家的水準,社區大學有幾個主要的理想跟目標:

第一個是走入社區,結合社區,結合在地特色,讓社區的人討論社區的公共議題。

第二個是終身學習,讓閒置的人力有一個抒發的地方,可以讓社會更安定,同時人民素質提高對國力有幫助。

第三個,把社區意識帶進來,讓社區的人辦社區的事,最後社區的事情由社區的人自己決定,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課程和活動,自己來做規劃和執行,走向公民社會。

    每個人都可以回到社區,來做社區營造,現在之所以沒做到,是因為社區意識不夠,現在台灣人有國際觀,可是卻缺乏社區的觀念。我認為中國人過去的基本生活單位是 “家”,但是這幾十年來“家”的約束性和他的功能性已經慢慢地崩潰,以前中國人的基本社會單位是家,上一層是家族,再往上是宗族。社會上發生的爭端,都要回到家裡面去處理,族長是很重要的,可是幾十年來,這種架構不見了。現在就很像西方,甚麼事都講個人,但是西方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沒有學到: 就是社區的觀念,他們把社區當作他們社會活動的基本單位,每位社區居民都努力的捍衛他們社區內的生活品質,如果有人庭院亂七八糟,草坪不修剪,他的鄰居會去告他,因為他把社區的生活環境弄差,影響社區的生活品質,甚至影響社區的房價; 也很少有違章建築,因為鄰居會去檢舉,沒有人願意住在違章建築旁邊。西方在個人主義之外,有一個社區概念來作約束。

 

     我們鼓勵社區大學的學員在我們這邊上課之後成為志工,也輔導學員就其所學成立社團,以延續所學的成果,然後集結成一股力量慢慢走入社區,討論社區的議題,這是我們希望做到的。目前還在努力中,現在台灣很多人願意成為志工, 已經有這種風氣,但是很多人願意在別處做志工,卻不願意回到自己的社區做志工,不敢回自己的社區做志工是害怕別人說話,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