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6期 2013/08/01出刊/ 半月刊

 

 

質的研究中的推論問題

【文/黃雅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陳向明第24章談到推論的問題,也就是說什麼是研究結果的代表性?質的研究者為了要讓自己的研究也能夠具有代表性,因此也要討論到「推論」的問題。推論又可以分為內部、外部,當我們在邊蒐集資料時,我們其實也邊進行了內部的一個推論。而外部推論是透過對研究結果的認同,和透過建立的研究理論來達到推論。其中也有談到個性、共性的關係,以及普遍性的問題,那為何有要討論推論?是因為研究者在實際操作時,也不知道要如何評價所研究的質量,所以需要透過推論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透過不同語言表達研究中得到的答案,以皮亞杰的圖式理論為例,同化、順應、整合、分化,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的新的認知,進而累積擴充,成為順應過程。而當讀者在閱覽研究結果時,認同此結果認為可靠時,就是推論發生的同時。

 

25章探討研究中倫理道德的問題,此議題也是質的研究過程中,相當棘手的問題。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會對需多部份產生制約,如研究者本人、被研究者群體、研究者的職業群體、資助研究的人或團體和政府機關、一般公眾,而作者又將此議題分為四個部分去作探討:自願和不隱蔽原則、尊重個人隱私和保密原則、公正合理原則、公平回報原則。作者將自願不隱蔽原則歸納出五種類型,隱瞞派、公開派、情境─後果派、相對主義的觀點、女性主義的觀點。

 

我認為說要選擇哪一種觀點都很困難,前兩者又太過絕對,但是我又認為對研究者本身和被研究者而言,公開派好像才是最的安全牌,但其實女性主義觀點也很不錯,從人的觀點出發、同理心的角度去思考,所以該選擇哪種真的必須好好思考。而在尊重個人隱私和保密原則的部分,要先瞭解對被研究者來說什麼是隱私,所以就要去知道私人領域和公眾領域的不同,以及應該要如何去保密。公正合理原則中如何對待被研究者,提到研究者在態度上可能會有歧視被研究者的表現,這和另一篇黃惠欣的中國大陸無證移民女性也有相關,作者在與受訪者的訪談中,她也產生了對受訪者有不對等的認知關係,因為她希望雙方間能夠是平等的,但在那時就已經產生了雙方不平等的關係。在來是如何結束與研究者的關係,我也覺得這個部份很難,如果對於這個研究只是一次性的小研究或只是個報告,那好像與受訪者的關係並不會有過多的關聯,但是若是需要長期接觸,則也許會和受訪者產生特殊的情感,而這時又該如何退出這個研究關係,也很棘手。

 

參考資料:陳向明,CH24〈質的研究中的推論問題〉、陳向明,CH25〈質的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