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6期 2013/08/01出刊/ 半月刊

 

 

四句仔活字典-劉敏華老師

【文/李珊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不疾不徐的背影,輕聲細語的說話,信手拈來的古人智慧,不彰顯的學識內涵,一位隱藏在客家小村莊的四句仔達人,讓國小老師提到都會點頭稱讚的活字典,她-就是劉敏華老師。

 

  細談起創作的啟發,敏華老師三句不離外婆以及徐傍興先生。徐傍興先生是知名徐外科以及美和棒球隊的創辦者,但其實小時候也是個極為調皮的鄉下小孩,敏華老師笑說著徐傍興先生的童年趣事:「有一次清明掃墓,徐博士的玩伴想要『打粄仔』卻打不到,就向徐傍興先生求救,徐傍興先生掌著牛過去說:『打粄仔打粄仔,粄仔有好嚐,子孫就滿堂;粄仔無好嚐,牛屎我就糊埤塘。』」會心一笑的話語,讓人不得不給粄吃啊!敏華老師說:「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啊!」言語中都是對徐傍興先生的尊敬與佩服,而生趣的話語,也讓敏華老師興起了創作的念頭。

 

  另一位重要的啟發者就是敏華老師的外婆了,若說徐傍興先生是「生趣話達人」,那外婆就是「好話達人」了!敏華老師憶起有次新人「扛茶」,第一位說:「我的紅包薄薄,希望你們子弟讀大學。」第二位說:「我的紅包tseb21 tseb21,希望你們子弟讀到出國。」而外婆是說:「茶杯茶托圓叮噹,一對新人恁相當,今日食你兩人个甜湯,明年又係雞酒香。」是外婆讓敏華老師了解到四句仔不只能用在婚喪喜慶,還可以用在「應景」,也因此敏華老師開始試著將四句仔運用在各個場合並且因時制宜的創新語句。

 

  常會有人覺得,四句仔就是把字湊起來,合個情景就可以了,但其實做四句仔就像是古人寫七言絕句,押韻、語調之外,還得濃縮當時的情景在28字中,字字計較啊!如果沒有足夠的墨水是無法信手拈來的,這也是敏華老師讓國小老師點頭稱讚的原因。敏華老師的墨水來源,就是多聽、多看,她說:「現在比較老的一輩,大概八、九十歲的,都是接受日本教育,而我們這一輩,受的是國語教育,對於客家話的應用就無法這麼深入、這麼靈活。」還好敏華老師的公太是位秀才,教了外婆不少的漢書,才讓外婆有機會影響敏華老師,但外婆不在了,敏華老師靠閱讀客家諺語、昔時賢文、三字經等等的書籍來增加自己對「字」的掌握度。

 

  敏華老師說:「四句仔就是從講好話開始。」沒有人是一開始就能創作四句仔的,而要會講好話,客家話當然也得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敏華老師很要求家庭的訓練,所有人在家一定要講客語,和孫子也都是用客語對話。老師說:「語言就是要在生活中才可以生活化,從小跟小孩講客語,才是母語教育的根本。」這一番話,應該是說中了許多憂慮客語傳承者的心中了吧!

 

  其實敏華老師的創作並不只侷限在四句仔,散文、故事、演講都能見到老師的文字,甚至還寫劇本、相聲,幽默風趣的對白,總是能讓觀眾看一次笑一次!敏華老師並不是年輕時便大放異彩的人物,或許就像她的外婆所說:「各人的命無相同,我敏華是早嫁早漏氣,慢嫁慢富貴哩!」這樣信手拈來的功力,沒有經過時間的累積與不斷的練習,是無法呈現的;而沒有經歷過人生的大小事,又怎能體悟古人的智慧之語並將其適時運用得宜呢?

 

  與敏華老師聊越久,就越覺得她是個挖不完的寶庫,期待敏華老師的著作出版之日,裡頭必定有許多的無價之語值得收藏。而訪問的最後,不免俗的請敏華老師來首四句仔,說說她對客家文化語言傳承的想法:

客家文化源流長

文字語言句句香

鄉親大家來傳揚

傳分子孫萬古芳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