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4期 2013/07/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音樂

【文/陳文貞、黃雅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進入客家社會文化所已歷經半年的時光,由於上學期的幾場演講,讓我們意識到客家學術研究中不僅文化、政策、產業等議題佔有相當重要的成份,在客家藝術方面其影響也相當驚人;其中一部份與客家「音樂」極為相關,也因為如此讓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到底何為客家音樂?此次,我們透過訪談演講來賓劉榮昌學長,從中了解什麼是「客家音樂」,並且更進一步的探討為什麼年輕世代無法對客家音樂產生共鳴。

        從訪談了解客家音樂可從傳統與流行兩個面向來看,傳統音樂可以分為傳統山歌與客家小音等,如平版、山歌子、老山歌與傳統小調;流行音樂則是以傳統音樂為元素,老歌新唱,或是以西洋音調樂曲來創作客家音樂,如劉劭希的「末代客的最後一場戲」與社會運動樂團-交工樂隊的歌曲都屬此類。而到底什麼樣的音樂才真正的算是客家音樂呢?其實,當音樂歌曲以客語作為創作與演唱的方式,皆可稱為客家音樂。在此其中,學長提出了一個問題:「客家歌曲、歌謠應在哪裡購買?」而此問題引起了我們的反省及深思,身為客家人民的我們,因為日常生活中對於客家歌的關心是少之又少,又哪裡會去注意什麼地方可以購買得到客家歌呢!

        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到,因為年輕一輩的人缺乏對於客家音樂的關注及喜愛,又因過去創作的傳統客家音樂是以客家人的農村生活環境作為主軸,以傳統的樂器為伴奏較無法引起年輕人的共鳴。相反的,現今流行的客家音樂較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態度與觀念較能與年輕一代的生活做結合;但是可惜的是,客家音樂不像其他主流音樂能夠大量的曝光,吸引大眾的目光,在加上客語也非大眾熟知的語言,因此一般對客語沒有興趣的人,較少會主動搜尋客家音樂。而此次,藉由訪談學長,接觸到新興的客家音樂並回顧傳統客家曲調,在傳承客家藝術的使命中,使我們反思身為客家人,能為客家傳承做些什麼,在推廣客家音樂及相關戲曲時又能有什麼更新的想法使客家藝術自然的融入大眾的生活中。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