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2期 2013/06/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大河小說

 【文/許宏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大河小說」和實際上的「大河」沒有關係,「大河小說」是因為他特殊的文體而得名,和其他小說文體有區分。小說分許多種,如大河小說、言情小說、短篇小說、武俠小說…..等。文體有許多種,如古詩、新詩、散文、傳記、歷史、小說。「大河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小說又是文體的一種。   

 

        謝秀惠(2010):「大河小說」是由法國文學理論家阿爾貝‧蒂博代(Albert Thibaudet) (1874-1936 )所定義的文學批評概念。其定義是:「在動盪的社會、混亂的時代思想裡,以宏大的構想為基礎,將與各階層的民眾有著互動的主人翁的想法與苦樂體驗詳細描述的長篇小說。」也就是說「大河小說」是描寫社會變動不安時的庶民日常生活。透過故事主人翁的不斷思索與親身經歷,來為歷史上的大多數「沈默群眾」發聲。(請參閱:謝秀惠,《施叔青筆下的後殖民島嶼圖像—以《香港三部曲》、《台灣三部曲》為探討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

 

       李喬先生在「臺灣人三部曲」《滄溟行》的序言說:「大河小說」是「南葉」所創用的。原自roman-fleuvefleuve原為法語,河流也。像河流浩蕩的romance,就是Saga,以一家族故事,或以一族為中心的長篇小說。重點在人物多,情節豐,主題深,篇幅長等特點。 (請參閱: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滄溟行》,遠景出版社。2004)

 

      「大河小說」是歷史小說的一種,濫觴於英國歷史小說作家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發揚光大於法國歷史小說作家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是浪漫派作家的一種表現手法,作品氣度恢弘,而且有史詩的韻味,震撼讀者的心靈。反映社會、表現人生,對時局有針貶,同時對人性有深刻的描述。透過「大河小說」的閱讀,讀者可以深入了解當代庶民百姓的真實生活,人民與時局的互動和心中的想法。一般歷史書籍著眼於冷冰的事件,而且為了確保學術的嚴謹和正確性,必須考據所有資料,所以只能寫有考據性的部分,而人們頻繁的互動、生活細節和思想心態就不能多寫。透過「大河小說」的閱讀可以彌平這一塊的遺珠之憾。這也是[大河小說]的迷人之處和價值所在,「大河小說」的作品歷久彌新、引人入勝。

 

       楊聯芬(2003) :法國歷史小說出現於19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受英國歷史小說作家司各特的影響,法國浪漫派作家開始了司各特式歷史小說的創作,其代表作有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等。(請參閱:楊聯芬,〈從曾朴到李劫人:中國長篇歷史小說現代模式的形成〉,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總第129期。)

 

      「客家大河小說」是兼具「客家小說」和「大河小說」特色的小說。鐘肇政和李喬是臺灣「客家大河小說」的代表作家, 鐘肇政的作品「台灣人三部曲」、「濁流三部曲」和李喬的作品「寒夜三部曲」反映了臺灣人半個世紀以來的苦痛和不屈精神,他們作為臺灣小說的大作家,採用「大河小說」體式,展現臺灣淪落日本人手的的歷史畫面。

 

參考資料:

「台灣人三部曲」包含《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三本書。

「濁流」包含《濁流》、《江山萬里》、《流雲》三本書。

「寒夜三部曲」包含《寒夜》、《荒村》、《孤燈》三本書。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