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2期 2013/06/01出刊/ 半月刊

 

〈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臺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觀後感

【文/任婕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ㄧ生)

    ()預期停留時間的模糊與生活適應

1. 「外省人」此稱呼,並非是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撤退之前的一特定族群,而是1949前後撤退來臺而被視為特殊屬類與異質性高的大陸移民,可以說是1949年後才形成的社會團體,在經過台灣共同生活經驗的累積後,而產生同質性與群體意識。

2. 短期移民不選擇長期的投資計畫,就國民黨政權而言,以反攻大陸為基本國策時,某些政策便會受限於「過客」想法。

3. 當落地生根逐漸成為事實時,如何與本省人建立長遠的互利發展便成為重要的問題之一,也帶動了外省人土著化(indigenization)的過程,是外省人從避難過客轉變成台灣社會中一個內生族群的開始。

  

    ()國家政策對族群類屬的建構

國民黨過客政權的心態如何影響施政措施和族群關係?

一、眷村

目的: 希望在戰爭發生時能盡快動員軍隊及其眷屬。

結果: 助於外省人群體意識的形成,發展族群凝聚力,卻阻礙與本省人間的社會融合,形成明顯的社會距離。

二、語言政策---國語推行運動

語言的使用有助個人建立自我認同與強化凝聚力,但在多語系社會卻成為分離的力量。長期受國民黨政權高壓的語言執行政策,國語成為一般人向上流動與高文化的象徵,而地方語言則被矮化成低文化象徵,更加擴大了本省人與外省人的隔閡。

 

     ()經濟發展與相對優勢的喪失

一、省籍間的職業分工-----大部分外省人任職於公眾部門,如軍、公、教。

1. 移民本身的社經特徵就是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公務人員,主要以中央政府的各級人員為主。

2. 移民未做長遠打算,選擇平穩的公家機關。

3. 社會資源缺乏,外省人不易在本省人為主的民營機構發展。

4. 由於安全理由與忠誠度的考慮,公部門傾向任用外省籍。

二、經濟發展與相對政經優勢的改變

1960年代經濟起飛,本省人為主的中小民間企業勞力製造部門的出口擴張創造就業機會與上升流動,使台灣的社會結構轉變成以階級界線為主。

1. 越多外省籍低階軍人及公務人員在有限的退休金下離職後,經濟謀生能力差且向上流動機會有限的次級團體逐漸出現,並擴大了外省人內部的階級差距。

2. 本省人因大多就業於民營部門,本就比外省人能獲得更多向上流動之機會,而後的經濟起飛,使本省人的社經地位普遍提高。

  經濟發展擴大了台灣社會社經差距,造成了族群內部的階級化現象,外省人相對喪失社經優勢,並在1980年代的台灣政治環境轉型而變得更加明顯。

 

    ()本土化的民主轉型與認同困境

一、政治反對運動與民主化

社會大眾對國民黨政權不滿的主要原因:

1. 1947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限制言論、新聞、集會結社之基本民權,即使1972年的全國性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也只有開放三分之一的名額,此種欠缺民意基礎的立法過程早已失去民意。

2. 本省人長期在政治參與上備受壓抑,本省人人口比例占多數,在決策過程中卻只有低度參與的機會,此限制已成為社會大眾不能忍受的惡政。

二、原初特質的泛政治化與外省人的認同困境

社會現象:當臺灣本土政治反對運動,試圖動員群眾參與民主改革時,特別強調對台灣本土原初特質的認同,使用「地方語言」則是最能爭取支持的策略之一,

但是過份強調語言文化的不同,卻導致原初特質泛政治化,刺激族群對立。

 

  近年來,原初特質的泛政治化產生了「外省人不是台灣人」的排除壓力,反轉了外省人長久以來的文化優越感,也造成外省人面臨被邊緣化的認同困境,加上逐漸失去社經優勢與本土力量的興起,正是外省人群體意識轉變的主要因素。

 

     結語

  本文希望透過對外省人族群化的了解,對未來族群關係的發展,提出政策上的建議,倡導能促進族群融合的社會政策。在本文著眼於外省人族群化的分析時,並不表示四十多年來台灣的社會過程都傾向於助長族群分化,如通婚就有消除差異、促進融合的作用,且本文未能深入討論外省人內部的差異性,外省人的新舊世代間也有差異,這些都會是未來外省人在族群發展關係上值得探討的部份。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