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80期 2013/05/01出刊/ 半月刊

 

 

藍清水老師談客家文化

 【文、圖/許宏勛(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藍清水老師從事客家研究之前,在企業界服務多年,曾擔任外商公司總經理,後來又在國內知名的太平洋集團擔任副總經理,因個人的生涯規劃,乃在五十歲時離開企業界,轉入學術界從事客家研究迄今。藍老師原先拿的企業管理學碩士學位,因為對客家文化的傳承有極高的熱忱,到本院打聽可有博士班可供報考,但是當時本院並未設立博士班於是作罷,但是在本院丘昌泰前院長的遊說與鼓勵之下,又報考本院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並以第一名錄取,後又跨海赴廣州中山大學攻讀歷史人類學博士學位,並且也是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候選人。目前除任教於健行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新楊平社區大學及平鎮市民大學,擔任企業管理與客家文化方面課程的老師之外,藍老師尚受聘於國內與大陸多家企業擔任顧問,經常往返兩岸講授行銷管理課程。近幾年由於學科訓練之故,藍老師不但埋首於經卷文獻之中,也常赴各研究場域從事田野調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許宏勛攝於2013312日)

 

        談到客家研究的方法,藍老師以他所受的華南學派的歷史人類學訓練,認為客家研究需要掌握客家社會文化的發展歷史,才能對問題的掌握有歷史的深度,同時強調要走入歷史的現場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並「以民俗鄉例證史,以實物碑刻證史,以民間文獻證史」,換句話說,就是除了傳統的文獻耙梳解讀之外,尚需輔以田野調查,才能掌握住源自民間的看法,進而補文獻單一觀點的缺失,還原歷史真實的面貌。

        藍老師目前特別專注於客家移民史的研究,由於東南亞有許多客家移民的後裔,所以藍老師先後在泰國、新加坡、印尼坤甸、山口洋以及馬來西亞的霹靂州、森美蘭州、柔佛州、砂拉越的古晉、美里等做過田野調查,數年下來,成果斐然。目前研究重點是東南亞的河婆客家人。在多次的田野調查中,藍老師發現一般人對於東南亞的客家人的理解與事實所反映出來的的現狀,似乎有某種程度的差距,所以藍老師認為仍有討論的空間,也就是說,一般人對東南亞客家人的分類很容易陷入目前台灣的分類方式,忽略了東南亞客家人之間的異質性,而這異質性正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談到本院的發展方向,藍老師以一個院友的立場提出他個人的看法,他認為本院在客家研究的場域,若只侷限於台灣,雖然可以有深耕的效果,但是卻容易陷入以客家論客家的迷思,把客家做小了。本院學生來源自各個科系,對於客家這樣一種需要用跨學科方法和觀點的研究,或許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面對受過深厚基礎訓練的歷史學者,或者人類學門,又或者是社會學家,若不加強相關學門基礎功的訓練與培養,恐怕難以有超越的研究成果。所以藍老師建議可以將觸角延伸到東南亞,因為東南亞當地的客家研究,相對而言並非他們所最關注的,所以與客家相關的研究也較缺乏,反觀台灣在學術成果的積累上比東南亞深厚,所以比較有機會做出好的研究,又若將焦點放在大陸客家原鄉,則以大陸學者的在地優勢,以及深厚的基礎功,我們也難以超越,但是若做東南亞客家,不但在空間上不會太過遙遠,且台灣學者或研究生出國機動性高,所以也有機會搶先。不過做東南亞客家必須要由院方訂定一個長期計畫,在全院有共同目標一起聚焦努力之下,才能累積夠多夠水準的成果,否則也不容易有太突出的成果呈現。

        對於全國客家學院或系所近兩年都驚傳併院廢所廢系的消息,雖然最後都在客家鄉親強烈的反對之下沒有成為事實,但是這也說明客家學院或系所存在著某種尷尬的宿命,對於解決此一問題,藍老師有其獨特的看法。藍老師認為客家學院的設立,是政治性的產物,以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號稱是全球第一個客家學院,成為全球客家人的矚目焦點,看似天之驕子,但是,卻從未享有天之驕子的待遇。因為,客家學院的設立對於中央大學而言除了多了一個被強加的任務之外,並沒有獲得來自政府對客家學院運作所需要的資源的挹注,反而是要在既有的資源中勻出來支應,試想,客家學院的設立既非校方計畫下的產物,又需要將有限的資源永遠挪出一部分供一個非自願設立的機構使用,主事者既不會樂意,校內其他學院更是難以忍受資源被瓜分,在此情形下客家學院不被排擠者幾希?這注定了客家學院成為眾矢之的的命運。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用政治手段,要求教育部在結構上改善,讓設立客家學院與系所的大學,能有專屬的員額編制以及一筆額外的、充裕的經費作為客家學院日常運作之用,則被賦予發展客家研究的學校必然樂於配合,而不會處處基於公平原則,而給予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較多資源的客家學院,反而是捉襟見肘的,甚至於連三個所的所助理薪資都要自籌一半的窘境出現。

        藍老師也認為:客家學院是在眾多客家鄉親的期盼下產生的,客家鄉親懷有高度的期盼,若客家學只成為學院裡如化石般供研究用的一門學問,只滿足於知識分子的需求,而不能對客家社區有些回饋,將失去其基本的意義,因為客家學院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凝聚客家族群、增強族群認同以及提升客家族群地位之外,成為客家人族群感情寄託也是目的之一。藍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年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逐漸走入知識的象牙塔,愈來愈與客家社區和人群疏離,或許可以重新積極走入社區、走入人群將研究成果與外界分享。另外也建議院方可以強化幾乎停擺的院友組織,定期聯誼以強化院友向心力,成為一股助力。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
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