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客家政治與經濟(2010,
								
								
								江明修主編)、101年度施政計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壹、公共政策的意義
								
								
								一、公共政策是公權威當局所進行的活動
								
								
								客家委員會以及各縣市政府設有的客家事務機關,都可以說是公權威當局,對於客家事務的管轄具有合法的管制權。
								
								
								二、公共政策的選擇行動是一種有意識的意圖行為
								
								
								以近年來最受各界矚目的客家桐花祭來說,其本身就是一種最具體的「政策聲明」。
								
								
								三、公共政策包括公權威結構的行動或不行動的行為
								
								
								客家政策所涵蓋的範圍不僅限於客家委員會所採取的行動而已,還有許多事項尚未
								
								
								採取行動,仍然是客家政策所關切的主題。
								
								
								四、公共政策是問題導向的
								
								ex: 
								客語能力認證、客語生活學校。
								
								貳、客家委員會101年度施政目標
								
								
								一、建立客語發展機制,營造優質客語環境
								
								
								二、振興客家文化,擴大客家知識社群,拓展客家學術的發展空間
								
								
								三、發展客家產業,繁榮客庄經濟
								
								
								四、強健客家傳播力量
								
								
								五、活化全球客家交流網絡,展現客家軟實力
								
								
								六、維護客庄文化資產,提升客庄生活品質
								
								
								七、簡化行政流程,提升服務效能
								
								
								八、加強財務審查,全面提升施政效能
								
								
								九、提升員工專業知能,打造優質團隊
								
								
								十、提升研發量能
								
								
								十一、提升資產效益,妥適配置政府資源
								
								
								十二、提升人力資源素質與管理效能
								
								參、客家運動的四大基礎
								
								在1987年客家文化運動興起以來,客家運動者一直將客家運動的主軸訂在四個基礎上:
								
								
								一、客家話大量流失以及文化將滅絕困境的解決
								
								
								二、重建歷史的詮釋權,還原被扭曲的客家人形象
								
								
								三、建立民主公平的政經體制,爭取客家人的合理權益
								
								
								四、重建合理的族群關係,以做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