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沿佐(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畢業生)】
摘 要
本文以湖南平江縣黃金洞鄉、攸縣鸞山鄉及新田縣門樓下鄉的客家話為研究對象,探討來自閩、粵、贛三地的客家族群自遷入湖南後,與原鄉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長期阻隔後所表現出的詞彙特色,以及與鄰近方言接觸互動後的詞彙變化。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驟,相關研究文獻及調查對象史地概況。第二章為語音系統說明,分別介紹各點的聲韻調及連讀變調。第三章除了說明各點的特殊詞義外,也進行三個調查點內部及與原鄉閩、粵、贛客家話的共部比較,歸納出湖南客家話三個調查點共有的詞彙特點為(1)反映出地理位置的過度性與限制性(2)因語言接觸而使詞彙使用多樣化(3)文化共同變化的痕跡(4)詞彙使用明顯在地化。第四章透過與鄰近方言的外部比較,分析出客家話中的湘、贛語成份借用方式有詞形部份移借、音韻部份移借、詞形完全移借、音韻完全移借及合璧詞等五種類型,並從借詞數量觀察湖南客家話與鄰近方言的親疏關係,發現湖南客家話受贛語影響較深,卻又漸帶湘語特色。第五章主要從造詞、構詞及詞彙派生能力等方面對湖南客家話各點共同表現出的詞彙現象,及部分點獨有的特殊詞彙表現進行討論。第六章為結論,歸納出湖南客家話的詞彙特點,最後並檢討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提出未來可再進一步研究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湖南客家話、語言接觸、借詞、造詞法、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