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鈴雅(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在貧苦的生活後面,還有一種一無所有的生活。那好像是兩間屋子,第一間是暗的,第二間是黑的。」。
整個故事透過主角尚萬強等人的悲慘際遇,以及卞福汝主教感化尚萬強後,尚萬強所做的種種令人感動的事蹟,深刻揭露與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封建社會的敗壞本質以及其產生的種種罪惡,對於窮苦人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所遭受的剝削以及殘酷的迫害充分表現了憐憫與同情。書中提到當時法國革命的狀況,以及社會的迂腐與扭曲時,卻令人聯想到現在的社會現況。我們生活在真實的悲慘之中,也因為這樣,我們都需要真實的勇氣,要知道,對人民來說,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來說,唯一的權力是良心。
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 1802-1885﹚: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以及人道主義作家代表人物。作品非常豐富,文體跨越詩歌、小說、劇本以及散文與各式文藝評論與政論文章,他的作品也反映十九世紀時法國社會以及政治的進展與演變。雨果相當早慧,九歲就開始寫詩,二十歲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頌詩集》。西元一八二七年,雨果二十五歲時發表了劇本《克倫威爾》以及其序言,其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開端,為開啟一個新世代的重要作品,三十歲時發表的劇本《愛那尼》在法國首次公演,確立了浪漫主義在當時法國文壇的主導地位。之後隨著法國接連發生「七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巴黎公社起義」等等內亂,雨果也成為了熱心的共和主義者,用他的行動與創作直接且積極的表達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流亡期間寫了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個章節都用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搭配,並加以諷刺,還將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惡行互相對比。西元一八八五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並將他安葬在法國專門安葬文化名人的「先賢祠」。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較著名的有:《克倫威爾》、《巴黎聖母院》﹙又名:鐘樓怪人﹚、《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而2013電影版《悲慘世界》是《王者之聲》奧斯卡金獎導演湯姆哈伯全新力作,《西貢小姐》、《歌劇魅影》百老匯金牌製作柯邁隆麥金塔監製,《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安海瑟威、《鋼鐵擂台》休傑克曼、《羅賓漢》羅素克洛、《黑影家族》海倫娜寶漢卡特、《鐘點戰》亞曼達席菲德、《大獨裁者落難記》薩夏拜倫柯恩、《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艾迪瑞德曼領銜主演,著名百老匯音樂劇重新詮釋,2013年農曆春節,環球影片隆重鉅獻。介紹給大家一起沉醉在經典世界中吧!
※簡介取自奇摩電影與三民網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