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鴻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回想當初大學畢業前,總是思考著自己是否該繼續唸研究所﹖自己是否是塊做研究的料﹖還是該直接出社會工作來貼補家用﹖最後,我決定給自己一個再學習的機會,多花兩年的時間來接觸有別於以往的人文社會領域,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涵養,相信這段旅程將不虛此行。回首2011年7月第一次踏進客政所參與客語魔法營的那一天油然歷歷在目,一幕幕的畫面仍然浮現於腦海中,就像是不久前才剛發生的事,而如今兩年的研究所生涯也走了三分之二逐漸步入尾聲了,雖然有些許的不捨,但想想一段旅程在精彩,總有謝幕的那一天,這也代表著我們將各自往不同的新目標邁進。
關於我的客家淵源,該從我的外婆談起,她是雲林崙背鄉的客家人,但她從小就不和我父親用客語交談,以致於客語到我父親這一代就失傳了,到了我們這一代更是看不出關於客家的任何氣息。關於這段故事,也是到了我唸客政所時向父親詢問才了解這一段往事,這也算是一筆額外的收穫吧!雖然我有這一點客家淵源,但對於客家這個詞總是覺得相當陌生,也不會想要去認識它,更不用說對客家有認同感。
直到我唸了客政所後,才開始一點一滴的了解關於客家的過去。客政所安排的課程相當豐富且選擇多元化,使我從一開始對於「客家」的一知半解,但現今能一筆筆勾勒出關於客家的些許脈絡,讓我能更了解客家、親近客家,進而願意主動接觸關於客家的相關訊息。同時,也能針對不同的客家議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訪查,我想這點大概是我目前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