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74期 2013/02/01出刊/ 半月刊

 

 

文、史、語、族間的交互作「客」
──劉綸鑫教授的演講橫與縱無形場域的牽動(II)

【文/劉諟謙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承接客家電子報NO.172期

  若要回到「客語」或「客話」這些名詞的由來,劉老師則有提及還是在中國相當後期時,先有形成這樣的方言系統,而這命名後來才由「亻厓話」漸漸一詞一詞地轉換成現在所謂的客(家)話。形成地域則是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說到這裡也不得不提一下個人覺得有點有趣的一個點,就是以目前中國的九大漢語方言官、閩、客、粵、贛、吳、晉、徽、湘,還真的就屬客話是最特別的其中之一,因為其它大多方言的名稱同時也代表中國一個省、地方或都城的簡稱,不過「客話」這一詞的由來反而更象徵了民族特性,相對較無特定地域的色彩,尤其羅老師還特別指出「客」字和「山」字之間幾乎百分之百吻合,所以客家就是山的民族。說到這裡,也突然想到個人很納悶的點,客家就是山的民族或許真沒問題,不過去看看客語認證的詞彙本時,發覺怎麼看都看不到和「海鮮」有關的詞目,個人甚至於因此半開玩笑地說,正因為客家是山的民族,所以不吃海產,自然也不會去講究相關詞彙要怎麼說嗎?

  最後在這裡要呼應第一段所提的問題,何以語言學要和遺傳和醫學做相互的配合?客家族群的源流現階段還是北方論證相對強勢,南方論證也是到最近開始有包括羅老師在內的學者先進開始提出,不過就個人所了解到的,南方論證目前之以尚未強而有力地立論,除了提出的人尚未占多數,提出的證據亦未見充份和系統性亦為北方論證學派不同意的理由。若以個人的立場現已偏向南方論證的觀點,不過既然要讓這論述和立場能強而有力,也找到一些起碼的線索,至少以個人淺見,各個客家或本土語文相關系所何不專門開課,去探討客話和畲語、哈尼族語等其他族語之間的吻合和相關性?至少包括目前兼任高師大客文所長的吳中杰老師其學位論文則專門探討畲語相關的議題。至於又提及遺傳醫學這方面,個人相信是可以以另一面向來了解客家族群的血統、遷徙行為和異族接觸後的結果,藉由這樣的研究,勢必可以讓南方論證有所輔助,而且更強而有力。

  至於會說歷史演變也會影響到文學,除了方才提及語言學影響到文學的行文表現,就精神面來說,歷史和民族性不也影響到內容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甚至於個人更大膽地說,或許根本不該有「台灣文學」這一詞的存在,反而要把這一詞還給原住民。福佬(閩南)話和客語都一樣屬漢語方言這點其實根本不可置否,所以除了福佬人的大沙文和吃豆腐本身自然不以為然,又相對對客家文學來說,客族本來分佈甚廣,所以也許亦不應限於台灣和兩岸間,甚至於要擴及世界,以更多元宏觀的方式來看待。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