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投入了客語教學的課程,為了因應這樣的趨勢,台南有一所科技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就開設了「客家童謠」課程,課程內容涵括「客家歌謠教唱與欣賞、認識客語音標、童謠創作技巧、幼兒園客家童謠課程及教學設計」四種層面,要培育未來幼兒園的客語教學師資。
從來沒有學過客語的女大生,要學會客家童謠,必須要從音標正音開始學起,然後再進入到唸謠的階段。掌握住客語的聲韻之後,就可以融入歌舞,進階到客家童謠教唱。
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嬰幼兒保育系開設的「客家童謠」課程,吸引了50多位的學生選修,為學生日後投入幼教培養另一專長,也讓客家子弟找回客家認同感。
嘉南科大嬰幼兒保育系學生 劉亭妤:「因為小時候爸媽也沒有教,可是大人他們都會講,然後之前還被罵說是客家人不會講。」
嘉南科大嬰幼兒保育系學生 蔡佩漪:「簡單的話,例如講故事之類的,就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教小朋友。」
嘉南科大嬰幼兒保育系學生 劉秋萍:「覺得這門課很有趣,然後學到很不一樣的客家文化,然後也了解到很多,然後這以後可以應用在教學上。」
搭配打擊樂器伴奏,使得客家童謠更加生動有趣,課程指導老師表示,因應教育部推動本土教育的政策,使得客語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學校在幼保系開設客家童謠的課程,就是希望培育更多幼教的種子,讓客語教學能夠普遍在幼兒園扎根發展。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