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提升學生學習客語熱忱,高雄市美濃國中8年來,除推動客語英語雙語教學,也成立舞蹈 音樂社團,營造客語學習環境,還邀請社區耆老,帶學生認識客家文化,跳脫以往的教學模式,由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This is a oil paper umbrella,We call it 油紙傘 in hakka。」
學生們穿著藍衫,自信的用客語和英語,向外籍老師介紹,早期客庄生活用品,及美濃有名的紙傘文化,跳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高雄市美濃國中的學生,在課堂上,嘗試互相翻譯英語與客家話,或試著用客語演戲,多元的客語課程,引起同學學習熱忱。
高雄市美濃國中學生 黃詩涵:「以前因為我媽媽不是客家人,家裡就講國語,這次我加入這社團以後,我就比較會講了,回去我就聽懂了。」
高雄市美濃國中學生 劉順成:「加入這個社團以後,我的客家話就越來越好,我就可以在英文老師,和客家老師之間當翻譯。」
從南投嫁到美濃12年的,英文老師黃淑玫原本是河洛人,出於對客家文化的熱愛,平時喜歡穿著藍衫上課,還勤練一口道地的客語,希望帶動同學,親近自己的母語及文化。
高雄市美濃國中老師 黃淑玫:「像英文就是生活的科目,家長又不會反對,像賞鳥他們也有興趣,八音學樂器,這樣藉機來推廣我們客語。」
教育部表示,配合12年國教推動的,國中活化教學計畫,希望有別於傳統,老師單向教授,轉為引導學生從做中學,培養自信及主動學習態度。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