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李珊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劉氏宗祠位於一進入五溝水的大廣場旁,非常顯眼。廣東省嘉應州劉姓族人,於清乾隆年間,組成祭祀公業來到五溝水開墾,再由後代子孫於清同治9年(1864年,另有一說是1869年) 開始陸續興建「二堂四橫圍屋式」的客家合院建築,由於歷經時代動亂,前後歷時45年,到日治時代明治41年才建成,日治大正10年間因農村經濟景氣曾進行重修。
劉氏宗祠是一棟「二堂四橫圍屋式」的合院建築。最初建好時,只有左右兩邊橫屋,後來重修時又加上左右的「然藜閣」與「重光樓」兩門樓,以及外橫屋和花園的巴洛克裝飾圍牆與涼亭,因此兩座門樓與橫屋,無論 材料、構造、尺寸與美學意匠上都與原先不同,甚至其右外橫屋還建成當時最時髦的大正樣式洋樓。
劉氏宗祠前面有一條如護城河的小河川,據《安居金鏡》記載:「門前若有玉帶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人代代讀書聲,榮顯富貴耀門閭。」劉氏十五世清元公及其長子、次子前後考取貢生,正印證了門前玉帶水,富貴耀名門的記載,「一門三貢生」的事蹟更成為至今的佳話美談。
劉氏宗祠的大門兩側各有浮雕和畫像,左側題字是「一等人忠臣孝子」,右側題字是「二件事讀書耕田」,由此可以得知客家人「忠君孝親」、「勤於農耕、讀書」的精神,重視教育也重視倫理道德,將圖文刻在兩側門邊,希望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謹遵祖先的教誨。
附註:照片攝於2012 / 1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