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72期 2013/01/01出刊/ 半月刊

 

 

好吧!題目就叫文學吧!

【文/施盛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在地書寫」一直是鄉土文學重要的標誌,就如黃春明之於宜蘭、王禎和之於花蓮,而甘耀明當然就是獅潭最佳的代表。另外,鄉土文學強調寫實主義形式,「以鄉土為背景,以鄉村人物的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並且在語言文字上運用許多方言的作品」(王拓 1980:115)。又當時台灣在國際外交受挫,且資本主義已經佔據全島,引起作家們開始反思台灣的社會,「這段時期的作品與當時期社會現實展開貼近的對話」(陳芳明 2011a:549)但隨著台灣文藝界受西方「後學」的影響後,鄉土文學也在這個浪潮中產生了一個時髦的「後鄉土文學 」術語。後鄉土文學的含義有三。第一是指涉時間的順序;二為對鄉土文學形式與內涵的延續與超越的發展;最後,則是對鄉土的固有概念或敘述形式不乏嘲擬、解構與後設性反思(范銘如 2010:252)。然而,當寫實主義碰到奇幻、魔幻時揉合出新的概念:魔幻寫(現)實。魔幻現實主義最初主要是指戰後拉丁美洲的知識份子採取社會寫實的寫作手法,「利用魔幻寫實的策略,將魔魅的想像予以通俗化和精緻化」(廖炳惠 2011:155)。雖然三者的發展有其脈絡,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者都強調以寫實主義為基礎,且將口耳相傳的文化納入文學的敘事中,從地方的觀點寫社會的整體現象。

  本文就甘耀明小說〈伯公討妾〉文本作為討論的對象,文本主要描繪九O年代,台灣資金外流,使得就業機會縮減,鄉村出現「外籍新娘」流入的現象。而在這一股潮流下,關牛村也深受影響。又當時伯公常常「卸廟」(不在廟裡)出去玩樂,因此,地方鄉代就想出幫伯公討妾的辦法,好讓伯公不要出去風流。而這位伯婆是一位來自大陸福建的外籍神,因此與地方說客語的伯公產生語言的隔閡,因而又再次「卸廟」,裡面透過這個娶妾的奇談,「諧擬傳統婚姻中納妾留夫以及時下台商包二奶的庶民家庭(鬧)劇」(范銘如 2010:278)。這看似可笑有荒謬的鬧劇,卻隱含了台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所在。本文就後鄉土文學的觀點去看甘耀明小說〈伯公討妾〉中,如何從地方的論述來展現社會的整體現象,進而去看整體世界的現象。


  台灣學界對於既「鄉土」之後的定義上,無統一的論調,有學者使用「新」的概念,也有學者認為具有承接意涵的「後」概念。參見范銘如與周芬伶兩人之著作。范銘如,〈後鄉土小說初探〉,《文學地理》(台北:麥田,2010年),頁251-290。周芬伶,〈歷史感與再現──後鄉土小說的主體建構〉,《聖與魔:台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1945-2006)》(台北:印刻文學,2007年),頁120-135。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