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72期 2013/01/01出刊/ 半月刊

 

 

客語塑情創作展 看見客族群故事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以黏土、陶土和石頭,這些看似沒有生命的素材,要如何呈現出客家風情,花蓮有3位藝術家,利用這些素材,將義民精神、藍衫以及客家婦女,堅毅而柔情的性格展現出來,究竟是如何,一起來看看。

  利用大小不同的石頭,形塑出現代與傳統藍衫,以石雕創作為主的,藝術家林仁德,還能用石頭表現出,代表晴耕雨讀精神的敬字亭,客家美食的菜包、粢粑,還有客家信仰的義民精神。

  民眾 葉大莫那:「藍衫的事情,我看到有傳統的服飾,但是傳統服飾,可能現在有一點改變,百年前是比較單純,現在就是有改良,感覺就比較新鮮,顏色就比較豐富。」

  雕刻家 林仁德:「這件作品表現客家義民爺,當初起義的時候,義民爺是以黑手巾綁在手臂上,當作記號,他們捐軀之後,就慢慢發展成黑色的令旗,下去代表這個宗教。」

  另外以陶土為創作素材的藝術家許靜嫺,作品中有許多展現桐花的色彩,而這件作品「超級媽媽」特地以超長的手臂,來凸顯客家女性的堅毅與柔情。

  陶土藝術家 許靜嫺:「超級媽媽就是要表達客家女性的韌性,不管她遇到任何困境,她都可以看到生命的可能性,媽媽的兩隻很巨大的雙手,就是(子女)最大的避風港跟避難所。」

  因為忘不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記憶,從事黏土雕塑的藝術家馬惠玲,作品中充滿現代與立體感,其中這幅南瓜,則是對客籍的婆婆在後院種南瓜的最難忘記憶。

  黏土雕塑家 馬惠玲:「她(婆婆)在種南瓜的時候,很多攀藤的那種優美的藤類,每次差不多到秋季的時候,就有一些豐收的南瓜,我用光影表現的方法,讓這個作品的感覺,更豐富、更豐盛。」

  結合了巧思與簡單的素材,3位藝術家就創作出,充滿客家風情的各式作品,而藝術家的巧思,也充分展現出客家人勤儉樸實的人文意涵,希望讓參觀的民眾,也能從藝術的角度深刻體會客家之美 。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許宏勛、彭琦倩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