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70期 2012/12/01出刊/ 半月刊

 

 

論閩粵移民的協合與對立-
以客屬潮州人開發台北以及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上>

【文/黃惟諠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三山國王的信仰,據傳說為潮州三座山,分別為獨山、明山、巾山的神靈化,信仰起始於隋代,顯靈的現象在唐代,帝王受封神格化在宋代。中國的信仰神祉包含自然神和人格神,而三山國王廟顯然最初是獨山、明山、巾山的自然神,日久靈驗的事件累積,後來由地方鄉民加以神格化,達成「神人交孚」的地步,最後在將忠烈英豪附會為神靈,甚至是配祀三山國王夫人作為祭祀。三山國王廟的信仰,一般老百姓只求靈驗,並不詳細探究其真實性,不過由台灣三山國王廟的地方信仰,其追尋至客家先民所分布開墾的據點。

  由於三山國王是客屬潮州人民的福神,潮州人要移民外出時,往往會帶著三山國王廟的「爐香」作為護身之用,乾隆末期若干地區由昔日的閩粵雜處,慢慢形成分區而居的形勢,主要是開發資源面臨不足的衝突所造成,像是台北平原各處的粵人經過激烈的整合運動之後,多半遷徙到今天的桃、竹、苗和宜蘭等客屬地區,導致留在台北地區的客屬移民多有福佬化的傾向,由新莊和土城兩座的三山國王廟可以推斷,早期在台北的客屬移民不但不在少數,且生活水平條件應是充裕良好。

  對於台灣移民的基本認識,大致上的觀點為泉州人先至,開發了濱海原野;漳州人後至,開闢近山地區;客屬各籍移民最後來,才進入丘陵山區,作者批判了自伊能 嘉矩以來就引用了未經考證的文獻,忽略了初至的拓墾者必須先尋求水源以利灌溉,而以山腳、坑口最為優先考量的基本認識。

参考資料:

尹章義,閩粵移民的協合與對立-以客屬潮州人開發台北以及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