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讓學童不單只透過,一禮拜一次的鄉土語言課程,接觸到客家文化,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積極推動客家文化到校活動,服務範圍甚至遠陽明山上,期待透過介紹藍衫、伙房、客家美食等遊戲關卡,讓小學生認識多元客家,也讓客家文化逐步深植學童心中。
跟著老師用客語哼唱兒歌,在歌詞中也了解到,以前夥房後有山,前有埤塘的用意,台北市客委會推動客家文化到校服務,邁入第9年,以輕鬆的闖關遊戲方式,和小朋友互動,讓小朋友吸收更多客家相關知識。
台北市忠義國小 總務主任 徐春花:「小朋友在家裡,大部分和爸爸媽媽都是講國語,沒有機會講客家話,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可以將客家文化傳承下去。」
台北市客委會 二組組員 劉如芳:「我們的主題每年都不一樣,像今年是歡喜來作客,就是說要到客家人的家裡,去年就有那個,以遊台北形式(介紹客家)。」
穿上藍衫,小朋友開心合照,以前只有在書本、電視上,看到的傳統服飾,現在實際穿上身,透過客家參與課程,小朋友體驗到以前不曾有過的生活經驗。
忠義國小學生 黃柏勛:「我今天參與的這個活動,讓我學到關於三合院的客語,還有以前的人住在哪裡,還有就是他們以前,怎樣把食物保存的很好。」
今年客家文化到校服務,依「歡喜來作客」主題,設計五道關卡,從客家建築、美食、服飾,介紹到客家人晴耕雨讀的觀念,雖然每道關卡時間只有10分鐘,有部分學生反映,並無法了解深層的涵義,但趣味性的學習內容,已提高學生對客家文化的興趣。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