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幫助客家後生人圓夢,客委會在民國94年推出「築夢計畫」,鼓勵客籍青年勇於追夢,8年來已經有137人因此圓夢或即將圓夢,但卻有立委質疑,近年來有不少申請者提出的計畫,卻和「客家」無關,認為相關經費必要性有待檢討,儘管客委會表示會再檢討補助要點,但卻有受助者認為,如果補助範圍只侷限在「客家」議題,恐怕只會讓更多客家後生人有志難伸。
27歲的許千惠是電台的主持人,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出國和海外聽眾見面,但卻苦無經費。直到去年申請客委會「築夢計畫」,總算一圓夢想。
築夢計畫受助者 許千惠:「就我自己的能力,我根本就沒辦法完成這件事情,我能夠藉由這計畫見到海外聽眾,那種感動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出來的。」
民國94年開辦的築夢計畫,主要針對客家事務、多元文化以及藝術推廣傳承等三類進行補助。至民國100年為止,已經圓了117個客籍青年的夢,而今年更有20個夢想蓄勢待發,但有立委卻質疑通過審核的計畫中,包括人道關懷、生態之旅,超過一半看起來和「客家」的關聯性很牽強。
民進黨立委 段宜康vs.客委會主委 黃玉振:「它就必須是有助於保存客家語言跟文化,我覺得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你不能去波利維亞旅行也拿來做申請,我們這個辦法是不是還需要更周延,我覺得可以好好來檢視。」
築夢計畫受助者 許千惠:「做客家文化客家音樂,這些對客家有幫助的,我覺得來申請這個計畫,會比較符合這個計畫的原則。」
儘管有人希望檢討,但相較於民間企業的築夢補助來說,客委會的築夢計畫門檻低,條件又比其它政府部門,相關補助更加優渥,也給了年輕人更大的嘗試勇氣,如果未來只限定補助「客家」相關議題,恐怕會讓更多的理想因此被埋沒。
逐夢計畫受助者 林曉宣:「年輕人就還年輕,就有很多的可能性,我們不曉得現在,也許他還沒有發酵,他就像個種子,也許十年後這群人就發芽了。」
面對築夢計畫引起的爭議,有受助者就建議,未來客委會能夠針對每個計畫,作緊密的後續追蹤,讓每個夢想都能夠回饋到客家族群上,也給客籍後生人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