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68期 2012/11/01出刊/ 半月刊

 

 

對「離散」的遐想

【文/劉諟謙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這詞兒,最初深植筆者心坎裡的,便是遠在西子灣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年年辦的研討會。這是大多文學的會議也好,諸多以文學為專長的老師先進也一樣,他們所帶給那場域相當舒服的氣氛。幾乎每年所聊的話題,十之八九都不離海洋、國族、遷移、跨疆界、探險、旅行……等相關的。

  不過對筆者來說,尤其於近期稍加思考後,多少深覺可惜的,便是可能和世俗現象一樣的,比較著重「有形」的那一面,亦即對筆者來說,具體行為像跨疆界、探險、旅行……等的,當然是也有聊到一部份諸如記憶、想像等較「無形」的面向,只是或許是出自於筆者本身的一廂情願,或是對世俗有所悲嘆的緣故,感受到太多的「有形」,自會希望為「無形」出口氣。可以確信的,無形的力量,其實更不容忽視或小覷,儘管那相當抽象。

  以離散這主題來說,兩者間看似壁壘分明,其實或多或少在有形或無形間,還是有曖昧模稜的灰色地帶,或者更貼切地說,這有形與無形多少都有難以擺脫的前後因果關係,亦即有形的行為對無形的心理影響(所以有記憶、想像和創偒書寫?),以及反過來無形的心念進而左右有形的行為(或許涉及了絕大多比例的子題?)。可當然,無論如何,這是值得,亦為筆者應戮力思考清楚的問題。

  客家的文學和作家是否也有這色彩?個人以為鍾理和或吳濁流等經典人物,早已做了相當典型的示範來回答這問題。不論就作者本身的境遇,還是作品的內容來看,「離散」的過程和心理,其實皆在呈現。至於「客家」色彩和關聯性,畢竟都最直接出自於客觀上都認可的「客家文學」,又焉須質疑?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