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68期 2012/11/01出刊/ 半月刊

 

 

引用流沙老師的[採茶三腳班的形成與流傳]論文
第一章節的重點摘要及作者探討問題及作者觀點

【文/林詩文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Q: 想探討採茶戲的歷史淵源,必須先從採茶舞談起,才能對歌舞變成採茶戲以及三腳班流動等情況,做比較正確的論斷。

一、採茶歌和採茶燈的興起
(1)採茶戲和三腳班是一個劇種兩種不同的名稱
(2)採茶戲則先有採茶歌舞,然後是因增加各種不同人物和故事的表演,這就構 
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戲曲,名曰『採茶戲』。這種採茶戲最初階段僅限三個角色出場表演,所有又名『三腳班』。線將兩者並列再一起,便可簡稱為『三腳採茶班』。
(3)南宋時代,流傳於浙江湖州、杭州等地的採茶歌,可見其明文記載。
錢塘人汪元量<胡洲九十八首>中有詩說:
江頭楊柳舞婆娑……隔傳又唱採茶歌。
永嘉人俞德鄰<癸未遊杭,做為口號十首,因事雜以俚語,不付詮釋>詩說:
堤邊楊柳拂清波……採蓮人唱採茶歌。

A1:事實可以證明,浙江的採茶歌不僅產生較早,而且在南宋時代就已經離開茶區。
貫雲石【南呂‧一枝花】之【感恩詞】詞:
閃的我鸞孤鳳單,枕剩衾寒。
梨花院,採茶歌,憑欄杆。
張可久【中呂‧喜春來】<永康驛中>詞:
荷盤敲雨珠千顆……松外採茶歌。

A2:可見元代浙江採茶歌的流行,除去杭州、湖洲等地外,還傳到金華府永康一帶。
王驥得《曲律》在論述「南北曲」之後,接著則說:
南之濫留而為吳之山歌、越芝採茶豬小曲……。
以上所稱「越」地採茶小曲,當然就應包括紹興採茶歌在內。

A3:這些事實證明,從南宋到明代萬曆的數百年間,流傳於浙江各地的採茶歌一直再受文人的關注,並將其名稱寫入他們的詩文中。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李誠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王鴻宇、周佳儀、涂正強、彭琦倩、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