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蓉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基督教信仰近年來在臺灣這塊寶地上起了動工,社會上不同的群體都應有機會被感造。而在過去的福音事功經驗中,老年人、鄉下人以及客家人被認為是最難相信基督信仰的。老年人和鄉下人由於生活環境相較於都市地區,接觸西方外來文化的機會較低,因此對於要接受基督信仰的時間需要花上相對較長的時間;而客家族群又是如何較難接受此信仰呢?
民間社會過去流「傳基督教是不孝教」一說,原因就在於基督教對於生死觀念的不同,特別是對於死亡的看法與其它信仰有很一樣的看法。基督徒相信,人死後會回到天家,那是何等美好的迦美之地,我們無需為往生者哀傷。就此點來說,對於非常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客家族群而言,豈不是一大衝突。另一個衝突乃是於客家族群傳統且根基的敬祖和祭祀文化,與基督教聖經中的教導為 上帝是為一真神,不得有其它偶像崇拜,也不得拿香,更是加深了客家人信主的困難。
然而,回歸思考,難道基督徒就不重視孝道了嗎?其實,從聖經中細細查閱,可以發現聖經也教導世人要孝敬父母。從舊約的十條誡命之一為「當孝敬父母」,新約中也不斷有類似的字句提醒,例如「不孝敬父母的人,拜上帝也枉然!(太,15:1~9)」、「…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1~3」等。關於慎終追遠的教導,聖經中也詳細記載了耶穌的家譜。
竟然如此,那阻礙客家族群接受的原因癥結何在?溫牧師長期關注此議題,以及長年於教會服侍的經驗發現,雖然基督教也強調孝敬(生孝)、敬祖(死孝),但比較多的時候是強調生孝多於死孝。其次,在行為上因為必須符合聖經所教導,與民間所循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未能讓更多福音流入客家族群,溫牧師在符合聖經教義下,設計出「追思三禮」、「致敬禮」、「祖先紀念表」及「世代傳承表」等,來強化教會過去缺乏的死孝,此一推動也確實讓溫牧師所牧養的教會帶來好的果效。
有時候想想,信仰與族群其實是很類似的概念,在課堂上時常可以聽到多元文化的觀念,族群文化如此,宗教信仰亦是如此。很多的時候,外在的形式、樣貌固然會影響一個人願意親近、接觸的意願。但要敞開心胸地去瞭解、接納,除了需要給自己一個開放的機會,同時也需要給對方一個表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