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雲林西螺七嵌(欠)文化及歷史,或許很多人都聽過,但同樣是雲林詔安客的「八大社」卻是鮮為人知,「八大社」是以鍾姓為主的8個客家聚落,每年都會有「著年」的習俗活動,也就是輪流舉辦迎神遶境,今天雲林縣政府特別委託地方社團成立工作站,以長期觀察與查訪的方式,了解並關注在地文化發展。
每年農曆正月初五,來自崙背、二崙的8個客家聚落,都會到西螺廣福宮及福興宮,恭請媽祖到「八大社」,進行遶境祈福,當地人俗稱「著年」,這樣的習俗在當地,已經有130多年歷史。
崙背鄉枋南社區理事長 廖盈嘉:「八大社有一個『著年』的活動,如果今年我們做爐主的人,又過到著年,就要在初五(正月),到西螺請神回來,初六遶境、初七將神請回廟裡。」
為了不讓百年傳統消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特別委託,貓兒干文史協會成立工作站透過長期查訪,關注八大社聚落的文化發展。
雲林縣文化處文資科職員 陳鳳嬌:「似乎一般的民眾,就只知道西螺七嵌(欠),但在崙背八大社這方面,好像被大家所忽略掉,縣府在今年的時候,向客委會提案,來做這個調查研究案,希望能夠讓社會大眾,重新來認識詔安客。」
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 楊永雄:「我們把這一部分的,文史工作做好以後,整個詔安客家族群就會很完整,他們的開墾史就會比較完整,未來我們在推詔安客家文化,就不會局限在某一部分,就會比較全面性的推廣。」
文史協會表示,詔安客從中國大陸移民來台,最早是廖姓族人,他們為了抵禦盜匪入侵,7個聚落相互聯防,也就是大家所知道「西螺七嵌(欠)」,隨後而來的李姓族人也加入,至於最後來到台灣的鍾姓族人,則成立八大社,目前分布在二崙及崙背等8個村庄,而「著年」廟會就是他們的傳統,工作站成立後,未來將協助他們作整體規畫,讓八大社文化得以永續傳承。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