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惠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還沒開學前我一直在想像著開學後客語研究所的上課樣子,可是對於上課的樣子一直都是抱著很大的問號和極大的興奮直到開學。
好不容易等到開學了,卻發現這和我之前所想像有些差距,而那差距也許是因為大學期間是就讀理工學院,研究所才轉換跑道到文學院,難免會有些不太適應。首先不適應的是要打很多很多字的讀書心得,但這好像在文學院來說並不是件難事,接下來的就是那長篇大論的論文,這對我這位在理工很久的人來說更是一件艱困的事,不過在我深思熟慮後,我認為既然我在畢業前決定要念客家類的研究所那我也必須要克服這些難事,當然克服這些不是用嘴巴說說、鍵盤打打就可以的。於是,我決定要多多的參與、也要多多的觀察客家的事物,就像之前念數學、玩數學那樣,我相信會慢慢進步、慢慢適應的!
自從我決定要多多觀察客家事物後,我對於「客家花布」的圖樣、「客家」這兩個字都會變得敏感,特別去注意它,像我最近在小朋友的英文課本中看到介紹客家油紙傘的意思,看完那篇短短的課文我才知道,原來有些客家人,父母會在小孩成年的時候送小孩兩支油紙傘。因為「油紙」在客家話也是「有子」的意思,而「傘」在國語中有種很多小孩的意味存在;另一方面因為傘是圓的,在我們傳統來說也意味著「圓滿、完美」,所以送給小孩油紙傘是父母給小孩最珍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