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屏東市的曾氏宗聖公祠,不但詳實記錄當地移墾先民的共同記憶,更是河洛、客家族群,共同的民俗藝術瑰寶,尤其是建築規模的宏大與裝飾的華麗,在南台灣難得一見,在10年前經屏東縣政府核定為「縣定古蹟」,如今曾氏宗親更進一步成立,屏東縣宗聖公祠古蹟發展協會,讓古蹟能獲得,更佳妥適的維護與修繕。
「我的老房屋,懷念的大祠堂,我的老屋場,懷念的老家鄉。」
曾氏宗親成立的客家歌謠班,唱出對家鄉老祠堂的懷念,屏東縣政府在2002年,核定曾氏宗聖公祠為縣定古蹟,並投下7千萬元來修護,未來古蹟的維護與利用,將由民間團體來承擔曾氏宗親決定籌組,屏東縣宗聖公祠古蹟發展協會來肩負這項重任。
協會籌備人 曾喜城:「將來這個宗祠,如何來培養解說員,如何來維護宗祠,使得宗祠的文化產業能夠立足。」
同是曾氏宗親的屏東縣客務處長曾美玲表示,宗聖公祠的建築外觀上互相融入客閩合院建築,與仿巴洛克裝飾風格,交趾陶、彩繪、書法等藝術表現,可以說,集合建築語彙大成於一身,光靠政府的力量,來維護是不夠的,民間積極參與協助,力量會更充足。
屏東縣客務處長 曾美玲:「靠一個公家的文化處,或是客家事務處來做,其實力量比較小,如果只有曾氏的宗親會來做,這樣力量也較小,有個協會能將曾家的子孫,還有關心的人共同請進來,相信能將曾氏祠堂,宗聖公祠變得更有力量。」
曾美玲強調,宗聖公祠修繕完畢後,協會將恢復每年舉辦的春秋祭典,並讓曾氏宗聖公祠,成為客家宗祠美麗的代名詞,再結合鄰近萬年溪的景致,期待能發展成屏東縣文化觀光的重要景點。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