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琦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一、閩語的分佈
1-1分布地區
省區 |
地理分布/當地稱語 |
人口數量 |
福建省 |
福建省沿海出口的江河流域「閩江流域」分布60個縣市 |
1800萬人 |
廣東省 |
粵東的潮州、汕頭、汕尾3個地區15縣市,雷州半島4縣市。當地稱” 潮汕話、福佬話” |
1500多萬人 |
海南省 |
東部南部和西南沿海12縣市 |
500多萬人 |
浙江省 |
蒼南縣閩南話(大部)
泰順線閩東話(少部)當地稱” 蠻話” |
100多萬人 |
台灣省 |
各地通行閩方言,除西北部的苗栗、新竹通行客方言、中部山區高山族語 |
1800多萬人 |
閩方言島 |
廣東(中山韶關)、廣西(平南玉林)、浙江、四川、江西、香港、澳門 |
200萬人 |
唐宋以來,閩人向南洋移民,閩方言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廣泛分佈。比較集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當地稱為”福建話”,其它也和本土一樣稱為潮州話、海南話、福州話、興化話。使用人口達1500萬人以上
1-2閩語在國內國外分布的特點
一、沿海岸線分布 |
中國東南大陸閩、粵、浙三省的海岸線閩語佔據將近三分之二,加上海南、台灣兩大島,閩語佔據全國海岸線近三分之一。 |
特點反映閩語的先民歷來就有海洋謀生的傳統 |
二、東南諸方言中分布最廣的方言之一 |
在閩、台、瓊三省是首要方言,在粵省為第二方言,此外還散布於6個省區。 |
特點反映閩語本土本來就是耕地缺乏的丘陵地,有人多地少之患,因而有向外移民需求。 |
三、向海外流播的兩大方言之一 |
和粵語相比,閩語走得沒粵語遠,但總人數卻比粵語多。在東南亞國家更為集中, |
特點反應閩人早有開港、造船,向外開放發展航運、商貿及海外移民的傳統。 |
二、閩方言的形成
|
時期 |
地域來源與類型特點 |
說明 |
(一) |
戰國後期的閩越 |
閩北至今有不少越王台、越王城、越王墓的遺址 |
說明閩北武夷山曾是閩越人活動的中心 |
(二) |
東漢末年 |
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是閩北地區,當時入住閩北的有江東吳人和江西楚人 |
從現代閩與能找到一些吳語和古楚語詞 |
(三) |
晉宋之後 |
黃河流域南渡的漢人經過江東之後逐漸南移入閩,六朝時漢人入閩,除閩北外以福州、泉州為中心 |
數百年間吳楚人、中原人、原來土著經過融合奠定早期閩語的基礎 |
(四) |
初唐和唐末 |
兩批中洲人征戰移居閩中
(前者平定畬族,開僻漳州;後者建立閩國,經營福州) |
經過唐五代的300年發展,閩語定型。閩北建州、閩東福州、閩南泉州顯出差異(閩東、閩北、閩南之間早已分手。) |
|
閩語形成的多源流 |
(一)原住民語言(古百越語)的「底層」
(二)上古時期吳楚方言的留存
(三)六朝之後多次中原移民帶來的北方共同語
(四)唐末五代整合成定型的方言系統 |
多層次的語言特點以整合成定型的方言系統 |
閩方言成為現今五區並存的格局
1、閩南方言向廣東省擴展,播散到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島、海南島上
2、北端的興化軍和省城往來密切,深受影響,形成了新的方言差異
3、閩北經濟中西東移,受到戰爭破壞、人口更替變動大,方言分部產生變動
4、吳人入住浦城,浦城北部的閩語蛻變成吳語
5、贛人入住邵武軍各縣,閩語蛻變為贛語
6、閩南和客家人入住沙溪流域,南片沙溪流域形成小的新區
閩方言形成內外方言差異大的原因
- 經歷多次大批量的移民,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帶來的母語在閩語中都有沉積的成分,不同閩語區遷出的人也會把自己的母語帶到新地
- 境內多山,河流短急。形成共同閩語之後,各地產生新的方言差異
- 經歷過多次民族的融合
- 閩人不忘自己是來自中原華夏的傳人,因而早有學習共同語的傳統。
- 歷代共同語對各地閩語發生過強大的影響,普遍存在的文白異讀就是古代方音和標準音的共存。
資料來源: 侯精一《漢語方言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