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鄉土藝術館展示的即是河南堂的邱家四合院,整個重點放在這四合院的設計,反映出傳統客家的建築,和每個細節背後的意義,看似沒有生命的房屋,卻訴說著這裡的客家文化,雖然很不巧沒有遇到專業導覽人員,不過,聽好心阿姨的解說,也讓我學習到很多新知,聽了房子從頭到腳、從裡到外仔仔細細的介紹,以及很特別的「堂眼」,這是南部客家建築的特色;還有造型和雕飾的意義說明,不少都是取諧音的設計,像是:蝙蝠的「福到」、花瓶的「平」安、青色竹節窗的「慶祝」等等。
這趟參觀,傳統知識也多知道了一些,像是櫃檯腳常設計成老虎或獅子的腳,代表這個家的穩固,還有活了這麼多歲的自己,跨了很多的門,卻不知道原來跨腳進門也是有學問的,男生左腳女生右腳,錯腳可就嚴重了,代表家裡沒教好;而一般家裡中間的兩片門會關著,家人平常則是從兩旁的門左進又出,除非有婚喪喜慶,以及大人物來訪等大事見的發生,才會開中門,還記得那天解說的阿姨很可愛,還好心地開了中門讓大家過呢!
雖然個人對建築不了解,興趣度也不高,但是聽著文化表現在建築物的設計上,也跟著覺得很有意思,不過我想只有四合院,這應該還是不足以讓人認識客家的,比較像是認識建築物。
鄉土藝術館雖然有珍貴的條件,邱家四合院已經整理的很舒適,加上解說人員的介紹,增加眾人的知識,這歷史建築物提供了學習點,空間確實已經「活化」了,但是,它應該還可以再「更活化」,不然,其實這歷史建築還不算「完全重生」,環境的確整理的很好,不再是閒置的空間,但若要更有「人氣」,必須要再多一些設計,我認為目前的鄉土藝術館還不算是完全成功的活化例子,還要能吸引更多人來品嘗它的美,要能有更多人認識它、讚嘆它,鄉土藝術館才算真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