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台東地區出產的稻米以優良品質聞名,為了協助各個主要產區鄉鎮發展特色米食,台東縣農會28日舉辦了一場古早粄競賽,現場還開放民眾參加評選,協助各地參賽團體,了解市場接受度。
用洛神口味的發粄,粉紅色的外觀十分討喜,還看得到裡面的洛神花瓣,還有5種不同顏色跟口味的菜包,同樣用料實在秀色可餐,來自台東縣各地的10組選手比手藝、拚創意,要在這場古早粄類點心競賽中一較高下。
台東市鐵花社區參賽者 陳麗姿:「採用植物天然的植化素,利用它各種顏色的營養素,讓我們的身體,從自然的食材裡面,取得均衡的營養。」
東河鄉農會家政班員 邱金嬌:「裡面的食材有竹炭,有火龍果、有艾草、有南瓜,白的是原味,都是我們北源社區在地的農產品。」
這些參賽創意粄類作品,除了有評審根據專業評比分數之外,現場也開放160個名額,讓路過的民眾來品嚐,選出人氣獎項得主,讓這些創意米食在專業的評比標準之外,也能參考消費者的偏好。主辦單位台東縣農會表示,台東身為農業大縣,其中稻米品質更是享譽全台,舉辦粄類競賽,就是為了將傳統的口味創新,讓每個鄉鎮都能以在地特色的米食開拓商機。
民眾 楊女士=:「比我們做的好吃,他們這個有比賽的,當然比我們做的好吃。」
台東縣農會總幹事 戴振東:「我們會把這一次比賽,每一個鄉鎮所呈現粿的多樣化產品,製成一個非常好的簡介,也讓所有消費者來到台東,來到每一個景點,消費景區的時候,都能夠依照這樣的圖,去尋找這麼好吃的東西。」
主辦單位表示,參賽作品都保留了令人懷念的古早味,在視覺與味覺變化的背後,也都能引領出在地產業文化特色,相信能藉著這些有故事的美食,為台東的米食觀光產業加分。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