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籍裝置藝術家鄭炳和創作環保機器人至今,共完成了近200多件,具有想像空間的創意鐵雕作品,從剛剛開始的拼湊廢鐵,到近幾年的系列作品,開始呈現有故事性的藝術想像,今年他回歸最初的意念,以重生為題製作廢鐵藝術,希望人人不看在眼裡的廢棄物,可以再利用,也讓人看見他這些年的轉變。
改變以往系列作品的風格,這次裝置藝術家鄭炳和,以鋁條、廢排氣管、時鐘零件等拼揍出毛毛蟲破繭而出的意象,這也是鄭炳和這次想要表達的「重生」,看似抽象的作品,其中卻表達了對廢物再利用的省思,讓來參觀的民眾都對於這樣的表現手法,感到讚嘆。
民眾 吳小姐:「就還滿特別的,就是也讓他,(小朋友)看一些東西,就是可以廢物利用再回收的。」
裝置藝術家 鄭炳和:「現在慢慢對資源回收,是一種很好的美德,所以說我將廢鐵這些,讓它有新的生命,所以叫重生這樣。」
負責邀展的桃園縣客家事務局表示,鄭炳和將人們眼中的廢鐵,創造出許多,無限想像空間的裝置藝術作品,將近6年的時間裡,共完成了近200餘件,這些作品,也象徵客家人勤儉的意涵。
桃園縣客家事務局局長 賴俊宏:「客家人本來就是勤儉的民族,所以將這樣的東西,人家說要丟掉的東西,把它再利用出來,也是我們表現,我們客家勤儉的一部分。」
即日起到8月5日,不一樣的鄭炳和創意鐵雕作品「重生」,在龍潭客家文化館中展出,鄭炳和希望,讓大家對於資源再生,能有新的想法,透過作品的創意表達,讓更多人了解廢物再利用的重要。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