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家人重視禮俗,以前辦婚禮,共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階段,隨著時空改變,現已簡化為訂婚、結婚、歸寧,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展出客家傳統婚俗特展,今天還特地重現迎親古禮,讓大家實際了解,客家古婚禮隆重又繁複的流程。
迎親隊伍,隨著熱鬧八音演奏緩緩走入會場,穿戴鳳冠霞帔的新娘,在媒人婆引領下,依序進行客家古俗,下轎禮、踩煞禮,並點燭上香敬拜祖先,桌上還備有棗子、花生、桂圓、蓮子、桔餅等祭品,現場長輩,人人要說四句好話祝福新人,重現隆重的客家古禮迎親儀式。
新娘明年做媽媽,新郎明年做爸爸。
客家傳統婚俗專家 李俊房:「客家人在娶親訂婚的時候,因為比較勤儉,用最原始的,自己有種的東西展現出來,這個早就是棗子,花生就代表生,桂圓就是貴氣的意思,蓮子就是子取諧音,所以是早生貴子,大吉大利的意思。」
早生貴子博士王。
巧扮新郎新娘的,其實是已經結縭46年的恩愛夫妻,今天特地穿上厚重的古代禮服,再重溫一次結婚舊夢,想起結婚那一天,至今仍記憶猶新。
新郎 徐能勇:「我民國55年結婚時,我家裡環境還不錯,雖然是農家但是還不錯,還有請子弟班來演奏八音。」
新娘 謝美智:「結婚時盤碗不夠,一定要去借盤碗,還要請庄頭較會煮菜的來料理,所以說以前娶媳婦時,大家庄內左鄰右舍很熱鬧,隔好幾座山,人家說隔山打子,就知道某人娶媳婦,某人嫁女兒 非常的熱鬧。」
客家傳統婚俗文化中,蘊含「飲水思源 兩姓合和」的嚴謹觀念,隨著時代變遷,客家婚俗儀式已較為簡化,但辦桌飲食、禮節物品、祭祖敬神等,多數客家子弟仍奉行至今,新北市三峽客家文化園區,即日起至8月12日,舉辦客家婚俗特展,展出客家相關嫁娶物品,帶領參訪者,看到客家傳統的婚嫁藝術。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