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宛樺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客委會自2004年的客家桐花祭開始加入文化創意商品,將桐花元素與傳統工業結合,接著更邀請專業團隊輔導與協助客庄文化創意產業、桐花商品改良,並積極開拓行銷市場,增加產品銷售點,近年來,更設置台灣客家特色商品實體銷售通路據點,舉辦台灣特色產品展售會,藉以強化與異業合作的夥伴關係。
每逢木雕節、桐花祭替三義地區帶來大批的觀光人潮,也成功為業者帶來無限商機,達到「帶動觀光、活化客庄」,然而,實際參訪發現,平常日的觀光人數稀少,門市依舊是門可羅雀,政府應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自然環境、資源,與當地人文風情、地方網絡及地方認同感,改善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替當地創造經濟、文化價值,而非僅是政策牛肉。對於客家商品的認定,應擬定一套標準,一方面全力協助可代表客家文化的特色商品,另一方面可避免其他無關產品藉由客委會行廣告促銷之實。此外,加強特色產業人才培育計畫,並協助業者網路推廣,讓傳統客家特色得以保存,也可藉此製造實習機會與就業環境,讓年輕人留在客家庄,達到真正「牽成客家、繁榮客庄」。
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應當發展出具有獨特性的特色產品,並利用在地資源,加入客家元素及地方故事附予產品生命力,強調商品的獨特,發展具有特色的創意產品,以打造品牌定位,形成市場區隔,開拓目標市場藉之開發潛在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