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讓在地多元文化能夠永續傳承發展,南投縣草屯鎮公所積極爭取客委會的經費,並委託學校團隊進行全鎮的客家聚落生活調查研究計畫,16日在中原里舉辦第一場說明會,同時也結合社區文化巡禮的活動,希望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
草屯鎮中原里里長 李義遠:「大家都在這裡洗衣服,等於是村莊內的廣播站,村莊內的大小事情,只要經過這裡大家都會知道。」
為了讓大家了解早期的生活模式,所以里長也帶領鄉親們來看婆婆媽媽最傳統的洗衣方式,隨後也參觀了中原里當地的伙房,透過這樣仔細的解說,讓小朋友了解草屯的在地文化。
參訪人員 李同學:「我本來不知道這邊有客家人,是經過這個活動你才知道。」
草屯鎮鎮長 洪國浩:「未來我們也希望透過一些活動,來啟發這個客家文化,也讓客家文化能夠傳承,讓我們本鎮的子弟,多了解多元的文化。」
雖然只是客家聚落調查計畫的期初報告說明會,不過研究團隊對於草屯的客家發展史以及相關的遷徙路徑,已有初步的彙整,也概略估算出草屯地區的客家人口。
客家聚落調查計畫承辦人員 張肇翰:「因為(龍泉圳)開發以後,土城這邊原本只是能種番薯、種甘蔗的旱田,就變成水田,可以開始種植水稻,收成又很好,所以這些客家人就來耕種這樣,漸漸的從1800多人,到現在有8600多人。」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調查計畫從今年初就開始執行,要用1年左右的時間,來訪查草屯地區的客家聚落概況,預計在今年底就能將調查結果公布,而配合端午節的到來,主辦單位在說明會上,特別讓鄉親們體驗客家粽的製作方式,在大家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感受客家文化的內涵。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