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57期 2012/05/15出刊/ 半月刊

 

 

魚肉蚵仔提味 佳冬粄條濃濃海洋風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說到客家的特色美食粄條,大家通常會想到高雄美濃、新竹新埔,這些比較靠近山區的客家庄,做出來的口味最道地,不過屏東佳冬的粄條不是用油蔥提味,而是用魚肉、蚵仔等海鮮,有濃濃的海洋風味,人家說「蒸粄條」,但他們的傳統做法也不是用蒸的,一起來看看到底有什麼不同。

  粄條下水汆燙,再加入一點豆芽和配料,就是佳冬鄉昌隆村民愛吃的傳統美食,看起來雖然不出色,但把裡頭的料撈起來瞧,竟然有蚵仔和魚肉,口味也很特殊。

  民眾:「外面是不加調味料,是沒味道的,這裡沒有加調味料,是有味道的。」

  吃粄條大家的印象,想必都認為要添加油蔥、肉燥和肉片才道地,但在昌隆,村民卻認為粄條要有海鮮的甜味才好吃。

  粄條店業者 林太太:「(早年)鮪魚加下去之後,他們就覺得說,那個蚵仔,鮮度也很甜美,他們就放,放了之後 ,覺得說還不錯,這湯頭就很獨特的感覺啊!」

  不只配料,連湯頭也分成兩鍋,一邊是大骨和豬肉熬煮的,另一個是燙蚵仔留下的鮮甜湯頭,兩者混在一起,才能讓這碗粄條看起來很平凡,嚐起來卻令人回味無窮,在佳冬,除了海鮮口味,其它村子也有像這樣,放了豬肝、魚丸和大片豬肉,同樣和其它客庄吃法很不同,但還有更特別的是佳冬人製作粄條的方式。

  米漿倒進盤子,不是送進蒸籠,而是放在滾水上隔水加熱,一般粄條要多加地瓜粉,才能讓粄條更有彈性,這種獨特製法雖然速度慢,卻能讓純米漿做的粄條口感又軟又Q。

  粄條師傅 林良興:「從我祖母、我媽媽,一直傳下來都是這樣子,所以我們都是堅持,為什麼要堅持,因為你那個機器在做的,跟我們純手工在做,完全都不一樣。」

  因為做粄條需要長期經驗,口感才不會走樣,因此一般佳冬民眾要吃粄條還是得找專業的粄條店,很多當地村民把粄條當早餐吃,每天都要吃上一碗。

  佳冬鄉民:「有時候阿婆老人家身體不大好,胃口不大好的時候,都是要吃粄條,吃了不會漲,然後又會飽肚子。」

  佳冬鄉獨特且多元的粄條文化,在20多年前,因為台17線帶來車潮,還曾發展出一條,粄條店林立的粄條路。

  佳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陳賜福:「(當時)台17線的開通,加上整個景氣的發展,所以很多遊客、還有路人,到了佳冬以後都會想要下車,來品嚐一下佳冬的粄條。」

  交通的改變,讓粄條路沒落了,但在地的粄條文化還保存,和佳冬知名的蕭家古厝等客家建築古蹟,一起流傳後世。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劉振榮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伊珊、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