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pic01.jpg)
有255年歷史的桃園縣八德市石母娘娘廟,是霄裡地區客家人的重要信仰中心,長期投入地方文史調查工作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陳其澎,在改造社區同時,盼喚起地方重視自己的客家文化,歷經7年的努力終於看見成果,特別舉辦石母文化節活動,而地方人士也希望從今天開始,這裡可以成為八德客家文化亮點,讓民眾更能體會霄裡的客家文化。
八德市霄裡地區的信眾雙手合十,祈禱石母娘娘能夠繼續保佑他們平安,在歷經7年的社區改造,當地民眾以辦喜事的心情來舉辦石母文化節,將八德地區還保留的客家傳統信仰,透過老相片展示以及稻草人裝飾,讓更多人知道。
當地民眾 高英妹:「很好、很熱鬧,大家很熱鬧這樣。」
當地民眾 鄧石妹:「很漂亮,(環境)做得很好,我說他們很棒,這些年輕人很棒。」
過去因為醫藥不發達,大家都把小孩給石母娘娘作義子、義女,幾代下來,幾乎附近住民都是她的義子孫,加上廟前有湧泉,更成為霄裡地區客家人聚集重心,但在族群多元化之後漸漸的失去樣貌,7年前在中原大學的幫助下,幫助地區做文史調查並整合地方人士意見,凝聚共識後改造,終於有了成果。
八德市霄裡石母娘娘廟管理人 吳錦淇:「所以說,我們地方文化就是,我們社區也有說要來發動出去,跟學術界來聯合來發揚出去,讓大家認識,這是一個很好的客家文化。」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 陳其澎:「主要還是利用社區本身的力量,那像我們石母娘娘的這一個地方,他們的社區凝聚力就很強,參與的人也多了,活動的形式也豐富了,那這個慢慢就變成我們客家地方社區,就等於一種培力計畫的開花跟結果。」
這次的文化節還邀請到客家傳統獅前來表演,地方人士希望市公所能夠重視霄裡地區還保有的客家文化,讓八德成為未來桃園客家的重要探索重點。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