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伶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對研究所來說,客家語文所算是很特別的。一年級的課程,完全都在學習客語音韻,以及語言學等相關知識。對於我這種只會說客家話,對聲韻學一竅不通的人,可以說是賺到了!而實際學習後,發現音韻是一門有趣,也很艱深的學問。
學習客語音韻至今,已進入一年級下學期。學了很多東西,但對我而言,還未消化成學問;也就是如同一大堆的資料,尚未整理輸入資料庫成為資訊一般。
上學期的寒假作業,選擇寫有關宕攝及梗攝的心得。從一開始搜集宕攝及梗攝的資料時,就發現自己身邊相關的文章少之又少。跑了圖書館、買了聲韻學的書,從中國期刊網中,找相關論文,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正式開始著手寫作業時,又會發現,沒有想像的容易。因為如果看不懂手邊的資料,也沒辦法寫出任何結論。
一邊寫作業時,真的會一邊搥心肝。自己腦袋裡的東西,真是少的可憐,深深感到自己讀的文章實在是太少了。更感慨的是,似乎學了很多,卻沒辦法將其聯繫起來,成為一連串有用的資訊。現在的我,仍不斷從課堂中學習,擠進腦袋的東西愈來愈多,卻不知如何使用,十分懊惱。不過,慶幸的是,回頭看上學期的筆記時,以前不懂的,現在都可以看懂了。
如何把已學的資料,好好的整理消化成資訊,是我現在最重要的課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