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士軒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半月交響曲》此片是由伊朗庫得裔導演巴曼.戈巴第所執導的片,片中在伊朗境內是被禁播的,因為片中的女人的歌舞是被當局所禁止的。在我們這些生長在民主國家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不可置信。1979年伊朗國王因為一系列的西化政策導致了民眾的不滿,便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國王「禮薩‧巴列維」,推崇伊斯蘭教長霍梅尼擔任領袖,從此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獨特政治體制國家,國家由宗教領袖擔任國家領袖,政府首腦則是由民選總統來擔任。
從伊斯蘭共和國的時代開始,伊朗成為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的國家,種種對於女人的限制都有法律的規定,例如:不准唱歌、要帶頭巾、遵從男人等。不過近代伊斯蘭婦女有了一些改變,在影片中司機就是典型的怕太太,私底下的伊斯蘭婦女可能是凌駕在男人上的,跟在公共場合的形象差距甚多。
切回片中主題,片中主人翁是一個庫德族音樂家,為了能夠在族人面前表演,不管有多大的阻礙也堅持前進,雖然這可能是一條死亡之路,但是為了追求自由、追求藝術的他並不害怕,雖然最後他還是沒能夠站在舞台,以死亡收場。庫德族是一支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的山區,其人口數大約兩千多萬,一千多萬的庫德人分布在土耳其境內。庫德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曾經短暫建立過兩個國家,現在則是散居在此地內。庫德人為了爭取獨立而遭到三國的強力鎮壓,族人遭到殘忍屠殺,庫德人從武裝對抗轉變成靜態的對抗,試圖從政黨、國際輿論等方面得到效果。不過因為庫德族分布的地區很敏感,涉及到石油利益、西方與阿拉伯世界的曖昧關係等複雜問題,庫德族問題成為燙手山芋,沒人想碰也沒人敢碰。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庫德族要獨立自主的道路還看不到起點,導演只能利用電影來進行柔性的抗議。
從電影所描繪出來的伊斯蘭世界是我們很難去想像的,很多對於女性的律法對我們來說是不可置信的,而庫德族的處境我們也只能從影片中去略知一二,從庫德族的經驗發現,要落實多元文化社會是需要有一個自由、平等、尊重族群差異的國家框架下才有可能,不然連生存權都受到威脅時,這些多元文化主義的精神,也只能當成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