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54期 2012/04/01出刊/ 半月刊

 

 

婚姻制度下的複姓來由(下)

【文/彭琦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註) 續第152期電子報後生部落格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52/paper.html

  根據上一篇文章得到的資料顯示,臺灣前五大複姓是張簡、歐陽、陳黃、范姜、張陳,佔總人口數0.13%,以高雄縣為分布最多的縣市,其次是桃園縣、連江縣、金門縣。臺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長林瑤棋指出,內政部將雙姓與複姓混合統計,將傳統複姓和雙姓皆列為複姓。「歐陽」、「司徒」、「公孫」是傳統複姓,「張簡」、「范姜」等是雙姓,從歷史的觀點去追朔這些根源,這些雙姓背後都有一段爭取姓氏繼承或紀念感恩的小故事。

以下是由網路上以及文獻資料上所記載的複姓小故事

故事一:
王劉
臺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長林瑤棋舉出沙鹿光田醫院的家族姓“王劉”的例子,沙鹿光田醫院老院長的祖母嫁給姓丈夫,年輕時懷孕期間夫婿身亡,隨後又改嫁給龍井鄉姓長工,兩三個月後小孩呱呱落地,因此為了紀念亡夫,就將孩子改姓為王劉。

故事二:
莊吳
桃園中壢有個“莊吳”家族,在日據時期有一戶人家從中壢往龍潭山區逃難途中,因家中人數太多於是遺棄了家中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被一位姓未婚小姐領養,長大後嫁給中壢姓,為求感恩圖報,就把下一代改姓莊吳。

 

故事三:
蔡林
根據蔡林的族譜得知,來台祖啟滔公頗有資財,當時育有一子名水養。據傳,其子結婚之日突然暴斃身亡。啟滔公只好將他最忠實能幹的長工林成繼找來,先認他為養子,再讓他與新娘拜堂。這對新人其後生下了五子,有的繼承蔡姓,有的繼承林姓,而第四子和第五子則兼採蔡林雙姓。後來,蔡林支柱系往龍潭、新埔一帶發展。

故事四:
葉劉
兩百多年前,滿清時代嘉慶年間,廣東省路封縣有一位名叫劉丁的青年,因為哥哥到台灣多年始終無音訊,他毅然拜別親人隻身前往台灣尋找。起初在新竹一帶落腳,再輾轉幾次訪查始終都沒有哥哥的消息。再舉日無親之下,受到了一位長者的照顧,而這位長者名叫葉名養,是個忠厚的人。劉丁因為感恩圖報,認葉養為養父,並在姓氏前冠上葉字,成為葉劉丁。由於養父有兩位兒子但都不幸早逝,只剩一位養女相依為命,於是將養女許配給他。雙方都達成共識,若有子祠,長子必須姓葉,其餘姓劉。不料,葉劉丁只生下一個兒子,因此世世代代都以葉劉為家族的徽記。此姓氏集中在桃園新屋鄉地區。

故事五
吳朱
雙龍國小首任校長吳朱森是新竹關西人,爸爸從朱家入贅吳家,必須承桃雙姓,改姓為朱吳。而朱吳校長三歲喪父,母親守節不嫁,他為感念母親慈母之命,所生之子長男姓吳,次男姓朱,一家人擁有好多不同姓氏。

故事六
鍾陳
兩百多年前,有第九世的鍾良董、鍾良居兩兄弟從廣東潮州來台,鍾家第十二代後裔鍾潤成取謝氏為妻。而鍾潤成不幸早逝,其妻乃招贅陳和順入門,因只生一位獨子,辨冠上鍾陳複姓。此姓氏以開枝散葉,成為地方望族。

  綜合以上故事分享,早年改姓是家常便飯,入贅就改姓,長工、婢女跟著老闆同姓。綜合文獻資料、歷史故事、口耳相傳或是族譜記載關於複姓制度的流傳,透過整理歸納得知,會產生複姓的原因大多是受到婚姻制度的影響,因來台祖先受到貴人的幫助,部分收為養子、部分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因此紀念、感恩、入贅、承桃雙姓等原因跟隨妻姓,因此將自己原來的姓氏前加入想要紀念感恩的對象。並告訴後人要永遠流傳,後人也不忘祖宗的訓言,將此規定一直留下來。

 

資料來源:

  1. 台灣姓事故事多  http://big5.chinataiwan.org/zppd/XSDG/200806/t20080602_653338.htm
  2. 吳家勳《桃竹客庄的古典風華 : 道統之美專輯》
  3. 100年度期末作業 《台灣客家複姓及新興複姓形成與發展》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劉振榮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張伊珊、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