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塑造西螺文化資產形象,凸顯西螺老街常民生活,雲林縣文化處以「舊厝點新」老屋保存再利用為主題,舉辦空間創意設計競圖比賽,讓大專院校建築系學生規畫出西螺老街的未來,讓這個被福佬化的客家庄能找回往日的風華。
位於西螺延平路106號的榮德商行,早年是一間百貨行,20多年前屋主遷移他處之後就一直閒置至今,雲林縣文化處廣邀大專院校學生,以榮德商行為軸心,規畫出西螺老街的遠景,經過學者及網路票選,再從11組作品中選出前3名。
「舊厝點新」空間創意設計競圖賽 金獎得主 黃振威:「感受西螺特有的文化,我想把當中的駐留點,提出幸福的感覺,所以我想為什麼叫作"出賣幸福大西螺"的想法。」
雲林科技大學教授 林廷隆:「這些同學們的作品,有很多新時代的價值創意在裡面,尤其是對西螺本地的,這些產業、空間、本地生活的狀況,他們都把它融進來,做一個創意價值的思考,呈現在他們的圖面上。」
由於西螺老街的許多屋主,在事業有成後紛紛搬離,為了讓老屋能活化再利用,雲林縣政府投入不少心力,希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重現西螺往日風華。
雲林縣文化處長 李明岳:「我們希望西螺老街是一個有年輕人的創意,也有在地居民生活質感的老街,我們希望透過在地人,打造屬於他們希望的一個老街模式,也讓年輕人來參與這樣的設計競圖,來打造一個不同於其他台灣老街的風範。」
文史學者表示,西螺早在300年前就已經開發,以清雍正年間福建詔安縣的廖姓、鍾姓客家移民為最多,只是當地現在已經福佬化,唯有在老街的屋頂梁柱,得以窺見西螺客家的脈絡,因此對居民而言,保存老屋就是活化西螺客家文化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