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庭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鳳林,一座培育出百位校長的故鄉,人才輩出的寶地。當地居民請來校長,說鳳林的故事,記錄這塊土地的成長。並改建日據時期興建的「鳳林支廳長官官舍」,結合地方歷史與文化,作為「校長夢工廠」的地點。
脫了鞋,入館內,如踏上殿堂。雖不比清真寺神聖,但整館的教育氛圍,能讓心靈寧靜片刻。在日式建築的外觀下,是一件件用客家話才讀得通的作品,黑墨加宣紙,端正地掛在牆上。拜現代技術之賜,得以將一張張黑白老照片、泛黃的手稿或書冊,經處理、編排、美化後,供人閱覽。這些資料,經歷多少風霜,那照片上的人,又是在甚麼樣的環境下成長?此外,館內展有現已淘汰的打字機、爸媽年代的鈴鐘「手搖鈴」、古早的幻燈片機、書櫃,以及歷來畢業於鳳林初中,到轉為國中的學生名冊等。
在館的一角,一本比書大上兩倍的活頁書冊,吸引我的目光。攤開第一頁,出現一位熟悉的面孔。不就是在還沒入館前,對面那道彩繪牆上,畫得那位長相斯文男士嗎?細讀牆上簡介,他是張七郎,一位醫生。同時也是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國大代表,及鳳林國中第一任校長。他積極地向當時政府爭取,成立鳳林中學,改善當地發展。然而不幸地,他被捲入二二八事件,列入受害者名單。我們不論事情的來由與對錯,在鳳林人心中,永遠只有對他的感謝與感恩。而夢工廠的地點會決定於此,也是因它曾是張七郎的宿舍,具有歷史與傳承並賦予紀念意義。
每翻一頁,就是一位校長的簡歷。有照片、經歷,及對莘莘學子勉勵的話。「想翻身先翻書」,為了生活,選擇念當時的花蓮師範學院,畢業後有份穩定工作,走上教育之路,成為人人敬仰的老師。慢慢地,由老師晉升為主任,最後成為校長。直至今日,這些校長退休後,又以另一種身分繼續為教育付出。自願擔任、參與夢工廠的解說與導覽,輪流值班守護教育夢,更帶動著社區的發展。頁尾寫出每位校長的戶籍,他們都是來自新竹、苗栗的客家人,這似乎也強調著他們都是客家人,不只鳳林因他們為驕傲更是客家人以他們為榮。
走出夢工廠,向左手邊邁進,不用五分鐘的路程,沿著指標來到客家文物館。途中經過一座公園,那坐著一群用著我們熟悉且親切的話,相互交談著。是的,客家話!也許阿公、阿婆以為是幾個外地來的觀光客,肯定不懂他們再說甚麼,我們卻笑得神秘、走得自在,是一趟充滿知識性且具教育性的旅程。歡迎大家到校長夢工廠,館內的設計與擺設,加上燈光打下的件件文物,營造出的氣息,讓你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安靜地細細品味這小鄉鎮,帶給你的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