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52期 2012/03/01出刊/ 半月刊

 

 

婚姻制度下的複姓來由(上)

【文/彭琦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姓氏在中華民族文化的背後有著很深遠的意義,不僅僅是祖先所留傳下來不可抹滅的記印,更是代表著每一個人追朔歷史脈絡的最佳根源。它提醒著我們不能忘記祖先,不能忘記我們從何而來。每當我們出門在外,遇到陌生人總習慣先問貴姓,才知道如何稱呼,若得知同姓氏時,亦倍感親切。

  在台灣有著不少特殊的姓氏,這些特殊姓氏在某些地區卻不是少數。只要一提到那個地區,就會知道那裏裡代表的地方姓。然而每一個姓氏的背後,都有其特殊意義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值得被流傳被記憶的。坊間也有出版不少記錄故事的書籍,對於現代的年輕人往往都忘記其姓氏背後所代表的故事。

  姓氏代表的是一個血緣團體的符號,是倫理、血緣、根源連繫及延續的依據之一,同姓的人代表著是同源,也是同宗同族的人,雖然隨著時代與文化的變遷,在婚姻制度、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冠夫姓的舊制度等,姓氏不斷的被分化,而逐漸複雜。漸漸的產生出複姓、雙姓、單姓等特別的姓氏,甚至在新時代下產生的新興複姓等,都是值得探討與分析整理的。

  根據內政部94年公布台閩地區姓氏統記一書中,於94年2月底戶籍姓名登記資料統計,台閩地區人口為22,701,627人,姓氏共有1989姓,包括單姓1,417姓,占姓量71.24%,複姓533姓,占姓量26.80%,另三字姓有34姓64人,四字姓有5姓8人。台閩地區前五大複姓包括張簡、歐陽、陳黃、范姜、張陳,共9,107人,占統人口數的0.13%。根據統計前五大複姓人口分布各縣市比例以高雄縣最高,其次是桃園縣,最低則是連江縣和金門縣。

  內政部將雙姓與複姓混合統計,將傳統複姓和雙姓皆列為複姓。「歐陽」、「司徒」、「公孫」是傳統複姓,「張簡」、「范姜」等是雙姓,從歷史的觀點去追朔這些根源,這些雙姓背後都有一段爭取姓氏繼承或紀念感恩的小故事。「張簡」大多分布在高雄大寮,在高雄是第三大姓,其發源地位在大陸南靖,原是簡姓後來因為感念報恩所以將姓氏的前面加了恩人的姓氏「張」,成了如今的「張簡」。「范姜」大多分布在新竹、桃園,祖先來台為了感謝繼父養育之恩,所以在姓氏前加了繼父的姓氏,成為了「范姜」。下一回,筆者再為大家分享其他複姓在各地方形成的有趣小故事吧!

資料來源:
《台閩地區姓氏統計(94年)》、《桃竹客庄的古典風華》、《五百年前是一家》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劉振榮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張伊珊、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