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老照片是珍貴的歷史文化紀錄,客委會推出「客庄生活影像故事」系列叢書,收錄數百張客籍攝影家的作品,並邀集文史工作者撰寫每張照片的故事背景,讓讀者更了解客庄文化脈絡。
拿起照相機拍下現場每個人的笑臉,97歲的攝影家張阿祥是少數僅存,於日本時代開業攝影師,想起以前工作的忙碌情景,耳聰目明的張阿祥還是能侃侃而談。
攝影家 張阿祥:「有人叫我們去照相,結婚要照相,很遠的地方要過去,不去不行,聽說新娘越近中午到會越好命,我就等得很不耐煩。」
為了挖掘並保存更多珍貴照片,客委會推出「客庄生活影像故事」系列書籍,記錄了鄧南光、李秀雲、張阿祥等,6位具代表性攝影家的作品及故事,透過攝影家敏銳的鏡頭及深度的文字陳述,真實呈現早期台灣客家的生活映像。
客委會主委 黃玉振:「看到很多很珍貴的相片,因為每一張相片可以說就是一個故事,紀錄了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歷史。」
硬頸攝影協會成員 黎漢龍:「以硬頸攝影群來說,當初成員一開始是11位 ,以現在來講,裡面我是年紀最小的,年紀最小現在我也57了,我希望透過相機照相的部分,來記載我們鄉土的人文景緻。」
客庄生活影像書籍撰文者 古少騏:「調查的時間和調查的精神花費最多,地方上很多節慶,寺廟的事情或是結婚,喪葬出殯這些事情,很老的禮俗這些,全部要請問老人家。」
六本書籍記錄的攝影家以及撰文者齊聚一堂,為新書宣傳造勢,竹東的攝影家李增昌,還秀出自己收藏的小型照相機表達對攝影的熱愛,隨著科技進步,大家也跟上潮流改用數位相機拍攝人事物,繼續記錄生活周遭精彩的人文故事。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