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51期 2012/02/15出刊/ 半月刊

 

 

創意新丁粄色素多 民眾不吃成廚餘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連續4年被列入客庄12大節慶的東勢新丁粄節,每年的重頭戲就是「鬪粄比賽」,不僅有傳統的大粄,還有融入創新設計的創意新丁粄,但這些擁有特殊造型的粄,因為製作費時費工,又擺放在戶外,再加上食用色素多,大家幾乎都不敢吃,而是當作廚餘處理掉,似乎不是很環保。

  放眼望去各種色彩鮮豔、造型多變的新丁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為了參加「鬪粄比賽」,社區媽媽們從幾天前就開始製作,較複雜困難的造型,更是在一個月前就陸續在準備。而在比賽展示結束後,這些擁有特殊造型的粄,該怎麼處理?

  福隆里媽媽教室B班班長 陳美麗:「(造型粄)一般來講我們都是丟掉的,那個造型(粄)絕對很少在吃,沒有人拿來吃的,(不會去餵豬嗎?)沒有,不可能。(豬不能吃?)不能吃。」

  廣興里媽媽教室副班長 李麗卿:「今年我們開會說要用米粄,所以米粄我們稍微有彩色,彩色後就不能吃,如果說真的壞掉,或是變形就把它剝掉,能吃的沒有彩色的地方,我們就給豬吃,那如果有彩色不能吃,我們就留下來做廚餘。」

  原本是東勢當地傳統的新丁粄活動,為了要創新,讓大家集思廣益製作出的創意粄,儘管精緻又有特色,也帶來參觀人潮,但與傳統新丁粄的意義,似乎也有所出入。

  台科大客家語言與文化教授 黃永達:「這做的粄就是要給人吃,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說這種(造型粄)是一種資源很大的浪費,尤其可以吃的米穀,隨便把它浪費,這樣就不像要敬神的意思。」

  主辦新丁粄節的台中市客委會,聽見這些社區媽媽的意見,粄只能看不能吃 很浪費,表示明年會與各界研議出,較環保不浪費的比賽材料。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我們下次會來研究看看,可以加地方人士、文化工作者,一起來商量研究,盡量看看用比較環保的方式來辦,保留這樣的精神,材料改用其它的材料。」

  為了延續傳統的民俗活動,加入巧思所變化出的造型粄,雖然為地方帶來人潮,也連續4年被列入客庄12大節慶中的新丁粄節,但活動後這些造型粄的去向,實在比較不環保,這樣反而失去了,地方特有文化資產的意義與本質。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劉振榮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張伊珊、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