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筱茜、李庭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問起是不是饒平的老師不好找到,所以要開饒平課不容易?王大哥則認為:要幫助客家就要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從宗親開始也就是家庭的部份。老師不會不好找,反而是家長對客家的了解與認知,並不是站在支持的立場,認為「我講的客家話我都會講,我還要學,幹什麼對不對?他們不知道客家的領域還很寬廣,就像饒平一樣,我說我講饒平,你說你講饒平,我說你的饒平不標準,或是你說我說的饒平才是不標準,而你到大陸去發現那的饒平更聽不懂。就是因為這樣子,視野沒有拉長來看,覺得小孩要上才藝課程,覺得學客語的好處是去參加推甄的時候,假如你成績好還可以去加分,所以學客語這也是一個誘因而已。」多數父母不會覺得學客家語對小孩有真正的幫助,然而家庭才是決定客語能不能保留的關鍵。
母語,還是要從母親開始著手,因為母親講什麼小孩就講什麼,那母親願意去做的話,更是大大的幫助,所以就學的觀念,溝通還是第一步。要多溝通多認識,現在小孩一到五歲是她們學習的黃金時期,你讓他學什麼,他馬上就會學起來,跟她們說客家話有很多音,是閩南話與國語不見得學得到,像oi on eu ,假如說妳們從小就在學的話,這些音你就會發得很順啊,講些客語的特色,建立起客語在家長心中的地位,唯有溝通好才能有效地,讓小孩來學。
王大哥說對客家的努力不敢期待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他自己用做父母的過來人心態來講,只要父母在做多多少少都是會有影響對子女。像品德教育、環保、教育這些都一樣,就像環保這一塊,以前大家會覺得做環保回收是在垃圾桶裡挑東西,因此對於這件事大家都站的遠遠,但是現在小孩跟著父母一起做環保,了解回收的意義是甚麼,當杯子喝完了我們不會直接把它都到垃圾桶去,一定會將它洗一洗,晾乾後再回收。因此以自己先做起,就是慢慢去影響,影響我們周邊的人,以自己的能力帶動其他人,讓他來慢慢認識客家,用這樣的方式漸漸地達到目的,從小部分開始慢慢影響別人,自己能做的就先做,自己充實就好了,當然可以影響大家是更好。
講自己的客家話,當你買菜的時候、跟同學說話的時候、教學的時候,盡量用客家話來說,就算是偶而插個一兩句客語,不用全程都要求說客家話,用這樣的方式慢慢地實踐,把視野拉大,讓非客家族群不只是看見客家更是接受並融入客家。王大哥說,客家真的是韌性很強的族群,很有韌性這點是不管從大環境或是從生活方式來看,都是可證明的。像是歷史上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接著孫中山建立民國這樣一系列連貫下來的族群性情,太平天國沒有完成的事情孫中山把它完成了,這表示說客家人的韌性真的是很強,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遇到越艱苦的事情我們就越勇敢,有那種越挫越勇的精神,或是說客家現在面臨的危機也許是我們的轉機。
談到會不會有失望的時候,王大哥笑著說:「還好啦!還是會有人在給你鼓勵啊!不見得我們需要別人的掌聲,但是有人鼓勵或是有人…像這次去參訪也是,雖然說不見得人多,但是有二十幾個人去參訪,也還不錯啊!類似宗教的義工精神吧!」
當大家看見客家的同時,可知道這背後有多少個王大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客家發光發熱,共同點亮起客家。樂觀的王大哥,不求回報一點一滴地為客家,盡自己所能的付出,用最真誠的實際行動影響社會,也增添他的生命色彩。這是我認識的王大哥,而你週遭是否也有個王大哥正努力地讓這個世界看見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