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50期 2012/02/01出刊/ 半月刊

 

 

吳中杰 專題演講:
台灣海陸客家話的起源與探索

【文/彭琦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吳中杰教授,在中央大學客語所講述了台灣海陸話的起源與形成的專題演講。他的研究階段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研究及新的發現,在研究經驗上有「粵台饒平客語的比較及其差異成因試析」,「台灣漳州客家與客語」、「台灣南、北部客家話的異同比較」、「漳州客家人與客家話的重新探索」、「台灣海陸客家話的起源與探索」等等,而吳教授在這一次的演講中,特別對此次研究的「台灣海陸客家話起源與探索」作完整的分析演說。

  吳教授認為海陸話是台灣客家話使用人數第二高的次方言,而其名稱得自於民間通行說法。其中一位學者江敏華曾經對它的來源表示質疑,認為雖然顧名思義,所指為廣東海豐、陸豐的方言,卻缺乏海豐、陸豐的客家話全面語料。而他又在一篇2000年發表的文章中發現,大陸陸河縣的客語,區分為河田片及新田片,和台灣海陸話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教授所收集到台灣各地說海陸話的族譜上顯示,河田片的水唇、東坑、河田、螺溪等鄉鎮是移民台灣的大宗。苗栗通霄的馬氏、新竹主要的主姓羅屋均是來自河田鎮。吳教授指出根據2000年,潘家懿的研究論文上新田片的劃分,包含新田、河口、南萬三個鄉鎮。但實地調查卻發現,新田鎮舊市區多羅氏,但桃竹苗的羅氏並非來自新田,而是來自河田或陸河以外的縣份;苗栗卓蘭田屋祖籍新田,但姓氏確是很少的小姓;新竹關西、竹北田屋人數較多,屬於惠來縣移民。

  吳教授研究指出南萬在清代稱為陸豐縣萬全,今處於陸河縣的西北隅,由於跟紫金縣南嶺鎮相近,居民除了河田話也兼用靠近五華話的紫南腔,特徵是濁去歸陰上、通攝讀展唇韻母。因此吳教授綜合所有研究在台灣、廣東陸河的調查結果,在移民史上,河田來台家族明顯的多,新田只見到偶然的例子。

  台灣說海陸話的來源分布在大陸的五華縣、揭西縣、普寧縣、惠來縣、陸豐市、海豐縣和紫金縣。眾多之派的五華古姓分遷至桃園楊梅、新竹新埔、橫山、寶山等地。揭西縣霖田都河婆埔尾寨鄭姓遷至新竹芎林、苗栗頭份山下,沙洲湖的鄭氏遷至竹東二重埔。陸豐縣的宋氏遷至寶山八分寮,五雲彭氏在桃園楊梅、新竹竹東、北埔。 原普寧縣的客語區原為惠來縣及陸豐縣各一部分,惠來縣盧姓遷竹東、官姓遷芎林、竹東、北埔鄉崁下等;原陸豐縣烏坑山鄉,為芎林五龍村魏姓的祖籍地;原惠來縣的客語區,1950年後絕大部分歸普寧,近五六十年來潮汕話逐漸取代客家話。陸豐市北部陂洋、八萬、南塘說新田片客語,八萬鎮為湖口鄉陳氏的來源地。海豐縣東北部的平東鎮緊鄰陸河縣新田片,陸豐市西南鎮居民能通新田片客語、海豐腔閩南語,而竹東張氏有一支是來自平東,苗栗通霄鎮黎屋原鄉的大祖祠在海豐縣城東,是海豐腔閩南語區,來台後大房留在北勢窩說閩南語,其他房在頭份山下說海陸客語。紫金縣為新竹竹東、寶山、苗栗西湖劉氏祖籍地,他們說靠近五華話的紫南腔。

  綜合以上描述,吳教授說「源頭區域應當在清代向台灣輸送了數量可觀的移民,並且有分布上的集中性。透過語言的角度,源頭區域內主要的通行語言,近似台灣的海陸客家話,也有一些更小的方言。」他舉例像是陸河縣西南隅的橫隴寮,有葉姓四千多人說漳州閩南話,被全縣21萬客家人口包圍,陸豐市西南鎮青塘則說軍話。而在桃園縣新屋鄉的海陸話區裡,既有橫隴寮葉姓移民的大牛欄閩南語方言島,也有青塘羅姓移民形成的水流軍話方言島。因此他認為此種現象清代曾經大規模發生語言移植,不但源頭區域通行的方言被移植,連地區內小塊的方言也在台灣的海陸話區中,以方言島的形態存在著。

  最後吳教授表示學界早已達成共識,認為台灣客家話第一大方言是四縣話。但四縣話的稱呼有所不足,因為它與焦嶺話基本符合,跟平遠話略有差異。但由於四縣話是民間慣用的稱法,並未有訂定的學術名詞,同樣的海陸話也絕非精準的稱呼。他說綜合這次的研究發現,認為應該關照揭西縣西部與河田片的關聯性,以及新田片跟普寧、惠來的客語的聯繫。並認為普寧、惠來客家區在台灣海陸客家移民史,以及方言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