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淳妤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二)】
「文化」在國家、社會發展中是不容忽視的,且若要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全球化時代嶄露頭角,則振興、彰顯人民內心中的文化底蘊以強化國家的文化背景即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而政府在此就扮演了非常關鍵的重要角色,因其具有將社會需求轉換為政策的能力以及配置資源的正當性。但是在另一方面,整個社會政經大環境的快速轉變,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情形也伴隨而至,因此注目的焦點開始轉移到具備創新、彈性等特質的民間社群團體或是非營利組織,國家政府職能開始轉變。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輔以近年來熱門的「治理」(governance)概念所強調之典範變遷,也開始成為社會科學領域重要的分析概念之一。此概念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全球化趨勢之下,政府所擁有的領導地位開始動搖,反而是超越國家或是居於次要層級的組織開始蓬勃發展,全世界的資源流動也不再受到國家界線的阻撓,地方或是區域層級的治理概念就開始在「全球─在地」(global-local)的複雜關係之中產生。研究者杜慶珩還提到當前社會資訊化、數位化、影像化技術架構的發展,呈現資訊流通、媒體發達的態勢,且消費者社會所導致的日益符號化、美學化、奇觀化的商品行銷手法,以及新社會運動所引發的認同、差異問題,都導向了社會生活中文化操弄的強化,而治理場域也逃不過這場文化洪流,甚至發展了以地方意象和城市風貌塑造為基礎的論述題材。